控制饲养密度一般养鸡场每群以200—300只为宜。饲养鸡每群以100—200只为宜。蛋鸡在0—4周龄平方米最多不能超过50只,5—8周龄每平方米不超过30只,9—18周龄每平方米不超过15只,18周龄以后进行笼养,饲养密度不宜过大。
加强通风换气产蛋鸡的适宜温度15—25℃、相对湿度55%—65%,通风以能及时排除有害气体为宜。主要是指鸡舍中氨气浓度过大,据测鸡舍中氨浓度每立方米达15mg,有轻的刺鼻气味,达到50mg每立方米,发现鸡咳嗽流泪,结膜发炎等。要求鸡舍的氨气浓度以不超过20mg立方米为宜。除有害气体的方法是用4%硫酸铜和适量旧石灰混在垫料之中;或者用2%的苯甲酸或2%的乙酸喷洒垫料,均能清除臭气,降低有害气体。
调节光照强调灯光颜色与啄癖发生有关,灯光过量最易引起啄肛啄羽的发生。一般第一周鸡舍的光照强度为40—60勒克斯,产量期可达20—25勒克斯,其他时间不超过20勒克斯。鸡舍灯泡离地面2m,灯距间隔3m。每个灯泡的功率不超过25W。
雏鸡群中有时发生啄羽、啄肛、食血等恶癖。恶癖的出现不仅会引起鸡只的死亡,而且影响鸡长大后的商品外观,给生产者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引起注意。引起啄癖的原因有饲养密度过大、室内光线过强,饲料中缺乏某种氨基酸或氨基酸比例不平衡、粗纤维含量过低和鸡的习性等。防治恶癖一方面应对症下药,如减弱光照强度,只让鸡群看到吃料和饮水,有窗鸡舍用粗麻布遮光或在玻璃上涂颜色来减少光照强度,改善通风条件等。另一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仍以断喙最为有效。
雏鸡断喙:在1日龄和6~9日龄进行。1日龄断喙因初生雏的喙短而小,难以掌握深浅度,不易断得均匀。一般都选择6~6日龄进行。在专用的电动断喙器上有一个0.14厘米的小孔,将鸡喙的切除部位插入孔内,由一;块热刀片(815℃)从上向下切,接触3秒钟手术即完毕。这块热刀片可使喙部组织烧灼不能再长。切除部位约在上下喙部的1/2处或喙端至鼻孔的2/3处。切除时应将鸡头略向刀片方向倾斜,使上喙比下喙稍多切除些。如果没有切喙器,可以用土办法,是在电炉的上面放一个带有斜面的铁皮,使用时,通电把铁皮灼热,把鸡喙放到铁皮上磨擦使得。但应注意,操作时手不能碰到铁皮。此外,在管理上还要注意保持育雏舍周围安静,防止噪音。突然的声响,容易弓I起雏鸡受惊,拥挤压死。还应注意做好防疫,不让外人进入鸡舍,饲养人员进入鸡舍应换鞋,搞好环境卫生,做好各种工作记录。
啄癖防治的关键在于防,防重于治。必须切实加强饲养管理,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蛋鸡的正常生长发育,才能提高生产能力。
适时断啄 生产实践证明,对鸡在5—9日龄和10—12周龄进行两次断喙,是预防鸡啄癖的有效措施。可采取喷灯断喙法,铁炉断喙法或用断喙器断喙。要求为鸡上喙断去鼻孔至喙尖的1/2,下喙断去1/3。在断喙前后一天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3(每Kg加入2mg)和红霉素(每Kg加入0.25g),混均后让鸡自由饮水,防止断喙时出血和感染。
移出被啄的鸡 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并在被啄伤的部分涂抹一层机油、煤油等有难闻气味的物质,以便此鸡不在被啄。
控制饲养密度 一般养鸡场每群以200—300只为宜。饲养鸡每群以100—200只为宜。蛋鸡在0—4周龄平方米最多不能超过50只,5—8周龄每平方米不超过30只,9—18周龄每平方米不超过15只,18周龄以后进行笼养,饲养密度不宜过大。
加强通风换气 产蛋鸡的适宜温度15—25℃、相对湿度55%—65%,通风以能及时排除有害气体为宜。主要是指鸡舍中氨气浓度过大,据测鸡舍中氨浓度每立方米达15mg,有轻的刺鼻气味,达到50mg每立方米,发现鸡咳嗽流泪,结膜发炎等。要求鸡舍的氨气浓度以不超过20mg立方米为宜。除有害气体的方法是用4%硫酸铜和适量旧石灰混在垫料之中;或者用2%的苯甲酸或2%的乙酸喷洒垫料,均能清除臭气,降低有害气体。
调节光照强调 灯光颜色与啄癖发生有关,灯光过量最易引起啄肛啄羽的发生。一般第一周鸡舍的光照强度为40—60勒克斯,产量期可达20—25勒克斯,其他时间不超过20勒克斯。鸡舍灯泡离地面2m,灯距间隔3m。每个灯泡的功率不超过25W。
供给足够的饮水 每天保证鸡饮水槽中有足够的饮水,清洁新鲜。特别是炎热的夏季更要供给充足饮水,
合理配制日粮 配制全价日粮,饲料多样化搭配,使营养物质得到互补。要求动物性饲料占5%—10%,粗蛋白在雏鸡中占18%—20%,含硫氨基酸在0.78%以上;青年鸡粗蛋白占14%—18%,含硫氨酸基在0.7%以上。矿物质饲料占3%—4%,食盐0.3%—0.5%,钙占0.7%—1.2%。特别是鱼粉占2%—3%,油脂1%—2%。米糠8%—15%,有极好的预防啄癖作用。用时补充适量青饲料,禁用发霉变质的饲料。
改变粒型 颗粒料比粉粒料更易引起鸡的啄癖,所以蛋鸡料宜做成粉料。投喂谷粒和骨粒,可以防止互啄的加重。
对症施治 对啄羽的鸡在饲料中加入1%—2%的石膏粉,或每只鸡每天给0.5—3g,啄羽癖很快消失。对缺盐或某些矿物质的恶癖在日粮中加入2%—4%食盐可治愈,但不能长期饲喂,以免食盐中毒。对那些啄伤了的鸡取出来单独饲养,在伤口处涂上带有气味并有杀菌性的药物,如樟脑、碘酊、紫药水等有良效;此外,用“特效啄止宁”,“啄羽灵”等药物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尽量减少应激转群、免疫等对鸡应激大的活动,应安排在晚上进行
啄癖防治的关键在于防,防重于治。必须切实加强饲养管理,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蛋鸡的正常生长发育,才能提高生产能力。
适时断啄生产实践证明,对鸡在5—9日龄和10—12周龄进行两次断喙,是预防鸡啄癖的有效措施。可采取喷灯断喙法,铁炉断喙法或用断喙器断喙。要求为鸡上喙断去鼻孔至喙尖的1/2,下喙断去1/3。在断喙前后一天在饮水中加入维生素K3(每Kg加入2mg)和红霉素(每Kg加入0.25g),混均后让鸡自由饮水,防止断喙时出血和感染。
移出被啄的鸡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并在被啄伤的部分涂抹一层机油、煤油等有难闻气味的物质,以便此鸡不在被啄。
上一篇: 怎样通过气体的调控防番茄病害?
下一篇: 西葫芦果实有什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