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对水稻产量危害极大,我们如何预防和防治水稻稻曲病呢?
(1)选用抗病品种,消灭初侵染源。淘汰感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和比较抗病品种。避免病田流种,深耕翻埋菌核。发病时剔除并销毁病粒。翻耕整地时,捞除浮渣,消灭越冬菌核。做好种子消毒工作,用2%-3%的石灰水或0.5%的硫酸铜液或多菌灵浸种12小时。
(2)合理追肥,科学管理。改进施肥技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适施保花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稻株抗病能力,切忌迟施,偏施氮肥。在水浆管理上,浅水勤灌,宜干干湿湿灌溉,适时适度晒田,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3)掌握好施药时期,适时喷药防治。水稻在抽穗初期若遇高温高湿的天气,应在孕穗末期用20%井岗霉素粉剂75克(即亩用剂量为25克的井岗霉素粉剂3包)进行喷雾防治1次,及至齐穗期再用50克/亩的剂量喷雾防治一次。井岗霉素同时还可兼治水稻纹枯病。
水稻稻曲病,是为害水稻穗粒的主要病害。近年来该病在我市呈局部重发的状态,是水稻生长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的发生一方面将直接影响水稻产量,通常发病的田块将减产10%-15%,严重的田块可达50%;另一方面稻曲病病菌会严重污染粮食,人、畜食用后影响健康。
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主要在水稻抽穗至扬花期感病,危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多则每穗10多粒。初发病的病粒大小、形状与健粒基本相同,病粒色泽稍带黄色,有充实感,不透光,剥开颖壳,可见白色絮状物。病菌孢子多在破口期进入,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比正常谷粒大3~4倍的菌块。菌块近球形,颜色逐渐变为黄绿或墨绿色,墨绿色菌块表面光滑,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孢子)。
稻曲病的发生与气候、施肥水平和品种抗性有密切关系。病菌在24~32℃及高湿的环境下萌发传播,尤其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遇多雨、低温,特别是在连续阴雨的天气下发病重。淹水、串灌、漫灌是导致稻曲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偏施氮肥、氮肥过多过晚也利于发病。栽培晚熟品种或插秧过迟能增加感病机会。通常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中晚稻重于早稻,粳稻重于籼稻。品种间的差异各地不一样,同一品种不同地方表现不同,同一品种同一地区播期不同表现也不相同。从近年的情况看,抽穗期间的天气状况是稻曲病轻重的关键。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消灭初侵染源。淘汰感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和比较抗病品种。做好种子消毒工作,用硫酸铜液或多菌灵浸种12小时
(2)合理追肥,科学管理。改进施肥技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适施保花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稻株抗病能力,切忌迟施,偏施氮肥。在水浆管理上,浅水勤灌,宜干干湿湿灌溉,适时适度晒田,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3)掌握好施药时期,适时喷药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孕穗期、破口期和齐穗期是三个关键防治适期。要根据天气情况,抢晴在这三个时期用药,一些地方往往因为前期看不到病害而忽视了病害的防治,或因孕穗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严重,施药成本已经较高,为省成本忽略了稻曲病的防治,抽穗期遇连续阴雨又无法用药防治,齐穗期看看水稻清秀似乎无病又不防治,从而造成稻曲病严重。2、防治药剂:,43%戊唑醇,75%肟菌·戊唑醇,井冈·蜡芽菌。这几种药剂从近几年的防治效果看,都比较好,可以轮换使用。孕穗期(破口前5-10天),一定要防治一次。抽穗期遇连续阴雨,齐穗期一定要补治一次。
1、 水稻稻曲病的防止方法,降低穗期的氮肥用量;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田间湿度;在病害发生的田块及时摘除病穗烧毁或拿出田外深埋。收获后要实行深耕,将病曲菌核埋入深土层下,以减少菌源。
2、 稻曲病综合防治对策是推广抗性较强的水稻品种,降低穗期的氮肥用量,在破口前后结合其他病害同时用药防治。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不同水稻品种稻曲病发生程度有很大差异,因此,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曲病的一项重要措施;选用无病种子。应从无病田留种,种子田一旦发现病粒,要及时摘除,深埋土中或烧埋;可结合防治恶苗病、立枯病进行种子消毒;合理施肥。
3、药剂防治 在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初期(即田间有2%~5%稻株抽穗的时期)ha用30%富米乐1000~1200mL,或30%爱苗300mL,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0~2000mL对水750~1000kg喷雾。若施药后6 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如果品种感病,预报水稻孕穗至抽穗期有5天左右降水天气需进行药剂防治;如破口期前后均为晴天,品种较抗病,该地块上年未发病,可不必进行化学防治;稻曲病的发生与水稻破口期前后的雨日、雨量有很大关系。雨日雨量增大,病害明显加重;施药时田间应有3~5cm水层,并保水3天。
上一篇: 吊秧西葫芦结果期的温度如何管理?
下一篇: 冬季香菜的贮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