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冬季养猪应该注意哪些管理问题?

冬季养猪应该注意哪些管理问题?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怕冷

  猪的适宜生长温度,初生仔猪32~35℃,保育猪20~22℃,中猪和大猪15~20℃。低温对猪生长增重影响较为严重,当猪舍温度低于适宜温度的下限时,每降低1℃,日增重减少17.8克;如果舍温下降至4℃以下,增重速度下降50%,增加饲料消耗量1倍以上。因此,冬季猪舍应加强保暖,减少猪体代谢消耗,提高饲养效益。

  二、怕潮

  当舍内环境温度较低时,相对湿度大,会严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特别对仔猪危害更大。冬季相对湿度高的猪舍内的仔猪,平均增重比对照组低48%左右,且易发生下痢、肠炎等疾病。适宜不同猪的生长湿度,仔猪50%~70%、40~80公斤的育肥猪70%、80~110公斤的育肥猪为80%、繁殖母猪55%~80%。可通过通风、增加光照、增铺保暖垫料等防止舍内潮湿,保持干燥。

  三、怕凉

  冬季猪的饮水和饲料的温度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当水温、料温0℃时,把这些水、料温升高到体温39℃的水平,猪体就要消耗 682~878千卡的热能,也就等于每天0.5~0.75公斤的精饲料就白白地消耗在维持体温上。因此,在冬季饲养仔猪和母猪,最好喂温料和温水,水温保持在37℃左右。

  四、怕风

  猪在严冬最怕“穿堂风”和“贼风”,不仅会降低舍温,更易引起猪感冒、中风、风湿等疾病。冬季的猪舍必须堵风洞、挂草帘、糊窗口,关严门窗,防止圈内的鼠洞、裂缝、缺口、破顶、门边、窗缝等“贼风”吹入,影响猪正常生长发育。

  五、怕病

  如果冬季猪舍温度低、湿度大、卫生差、通风不好,则猪易患疾病。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通风换气、清洁干燥,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最好采取火焰消毒法。同时要做到“五观察”,即观形态、观精神、观采食、观粪尿、观呼吸,一旦猪患病要及时诊断,尽早隔离治疗。

答:冬季来临,外界气候有了巨大的变化,寒冷的天气,会给猪群带来严重的冷应激,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减慢生长速度,或者患病,对养猪生产影响很大。

1、整修猪舍,开放式猪舍应搭建保温棚;在严寒的冬季到来之前,应该对猪舍进行全面的检修和维护,对有损坏的圈舍、墙壁、顶棚进行修理。在北方地区,为了增加保温效果,开放式猪舍应该搭建塑料保温棚,封堵窗子及多余的通风口,在门口挂上棉帘、草帘,防止冷风进入,以利保温。

2、要加强对舍内环境的控制,如加强通风,降低舍内湿度,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等;冬季为了保温,会降低通风强度而导致舍内湿度过高,以及过多的有害气体的滞留。过高的舍内湿度、过多的有害气体会诱发猪的呼吸道疾病和其它疾病,所以应该勤打扫舍内粪便,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降低舍内湿度,降低因粪便存积而产生的有害气体的浓度,在保持温度的前提下,加大通风量,最大限度保持舍内空气清新,降低因有害气体超标而诱发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3、提高舍内温度,给猪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生存环境。冬季室外的严寒,使舍内温度也随之降低,过低的舍温,给猪群带来很大的寒冷应激,冷应激会使猪群健康水平下降,诱发一些疾病,尤其对仔猪的影响更大,寒冷的环境会使仔猪腹泻病情加剧,从而导致仔猪死亡率增高。另外,在寒冷的环境中,猪群会加大采食量以增加机体代谢产热来维持体温,采食量的加大,日增重的降低,会增加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效益。因此,人为的提高舍温是十分重要的。提高舍温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采用热风炉、煤炉、暖气等设备提供热源提高舍温;也可以适当增加饲养密度,靠猪群自身温度的散发,来提高舍温(适用于育肥猪);对初生仔猪,在使用供暖设备保持产房温度在22-25℃的同时,也应选用仔猪电热板、红外线灯泡等加热设备为仔猪保育箱提供热源,使仔猪有一个温暖干燥的生存环境,减少因温度低引起的腹泻及其他疾病的发生(保育箱温度应保持在33-35℃范围内)。值得重视的是,在使用以煤炭做为燃料的供暖设备时,应注意煤炭燃烧是否充分,烟道是否通畅,避免因排烟不畅,一氧化碳滞留舍内,而导致猪群一氧化碳中毒。

4、饲喂营养完善的高品质日粮,改善饲喂方式,促进猪群对日粮消化和吸收。在寒冷的冬季,给猪群提供营养完善的日粮尤为重要。德佳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猪场所饲养的猪的体重的大小,合理选择适合各年龄段猪使用的预混料,参照德佳牧业技术部提供的推荐配方使用,即可满足猪群在冬季对营养的需求。冰冷的饲料在冬季对猪群的影响更大,尽量饲喂干粉料,或采用温热水拌料饲喂,有条件的应提供清洁的温水,供猪自由饮用。在冬季,昼短夜长,猪群晚间空腹时间长,在夜间,增喂一顿夜食,使猪采食到足够的营养全面的日粮,有利于日增重的提高,可以缩短饲养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