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苗子叶无症,第一对真叶从基部开始出现褪绿斑块,沿主脉及支脉蔓延,直至全叶褪绿。以后全株各叶片均出现症状。花期前后气候潮湿时,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最后病叶变黄转褐而枯死。叶片受再侵染时,形成褪绿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小点,背面产生霉层。受害重的叶片干枯,早期脱落。豆荚被害,外部无明显症状,但荚内有很厚的黄色霉层,为病菌的卵孢子。被害籽粒色白而无光泽,表面附有一层黄白色粉末状卵孢子。
大豆霜霉病主要表现在叶片和豆粒上。当幼苗第一对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退绿斑块,有时整个叶片子变淡黄色,天气潮湿时,叶背面密生灰白色霜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成株期叶片表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病斑,后期病斑变褐色。叶背病斑上也生灰白色至灰紫色霜霉层。最后叶片干枯死亡。豆荚表面无明显症状。豆荚内豆粒表面附着一层白色菌丝层,其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卵孢子。
防治方法:1、根据当地的生理小种选用抗病品种。2、提倡实行轮作,减少初侵染源。3、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90%乙磷铝或35%甲霜灵(瑞毒霉)粉剂拌种。4、加强田间管理。结合中耕铲除系统侵染的病苗,减少田间侵染源。此外,秋收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并进行土壤翻耕,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的轮作,都有减少初侵染菌量的作用。
上一篇: 鸽子消瘦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下一篇: 农家肥肥效提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