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仔猪黄痢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如何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仔猪黄痢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如何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发病原因仔猪黄痢病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在有病原菌的猪场如不注意卫生防疫工作,可使猪群受到感染,并引起初生仔猪大批发病和死亡。传播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由粪便排出病原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仔猪吮乳或舔母猪皮肤时,食入感染,下痢的仔猪由粪便排除大量细菌,污染外界环境,通过水、饲料和用具传染于其他母猪,形成新的传染源。本病流行没有特殊的季节性。在猪场内一次流行之后,一般经久不断,只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如不采取适当的防御措施,该病是不会自行停息的。发病机理是病原菌通过消化道进入肠道。如果母猪初乳中缺乏对该病原菌的特异性抗体,病原菌即可在仔猪小肠黏膜上皮定殖,产生毒素同时抑制绒毛上皮细胞的吸收作用而引起剧烈水泻,导致脱水和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最后虚脱死亡。?xml:namespace>

二、防治措施

1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对于仔猪黄痢病要做到“防重于治”。母猪生产前,猪产舍要彻底打扫保持清洁干燥,并注意消毒工作。接产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拭乳和乳房,并挤掉每个乳头中的乳汁少许,使仔猪尽早吃上初乳。对于仔猪要精心护理,注意防寒保暖,垫草要干净、干燥、松软。

2应用疫苗和药物进行预防。猪腹泻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菌苗母猪产前一个月、半个月各注射一次,对初生仔猪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动物微生态制剂如止痢宁、调痢生、抗痢宝及非 致病性大肠杆菌制剂等在仔猪吃奶前投服,都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3临床治疗。用抗仔猪大肠菌—沙门氏杆菌的二联高免猪血清球蛋白注射液,效果明显。有条件的,作细菌分离和药敏实验,选用敏感药物。常用药有氯霉素、呋喃唑酮、土霉素、新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等。水样腹泻引起机体脱水、酸中毒等,补液以起到提供能量、纠正酸中毒、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一般可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10-2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2毫升、5%碳酸氢钠注射液5毫升一次性腹腔注射,每天2次,对于缓解脱水和控制继发感染有较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