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加定植后第二年温室桃的产量、控制树体发育速度,温室桃树定植当年一般采用多枝组丛状形树体结构。在第二年早春结果后,为了有效地控制树体高度,增加树冠下灌部的受光量、防止树冠下部光秃、增加有效空间,对采用多枝组丛状的树,要通过采后间伐和修剪,逐步调整改造成开心形(二主枝或三主枝开心形),以适应桃树喜光的特点。1 米×1 米的温室桃进行整行间伐后,一般改造为二主枝开心形。但在实际生产中还应根据树体的发育情况而定,如在同一行中,相邻两树一个树体较大,另一个树体较小,而且较小树的下部不易选出两个生长健壮、方向较好的主枝时,可伐掉较小的一株,保留树体较大的一株,并通过增加主枝数才量(3 个主枝)来弥补缺株部位的空间。
培养方法:采用多枝组丛状形的桃树,结果后的树体结构改造和培养,要根据间伐后植株的密度,首先确定保留树的树形,一般间伐后密度为1 米×2—4 米的桃树,多采用二主枝开心形,密度为2 米×2—4 米,可用三主枝开心形。其次,在保留植株上,根据树形的要求选留好各主枝,二主枝开心形的树,要求二主枝对生,并伸向行间,被选作用于改造、培养成主枝的枝组,要求生长健壮、角度在45—50度。由于定植后第一年冬季修剪,枝组的延长枝一般采用长放修剪,延长枝因结果后下弯,因此要在中上部下弯处缩剪,促生强壮的新梢作为新的延长枝。对其他过多的枝组要疏密、疏旺,回缩改造,突出被选作主枝用的枝组。
上一篇: 葡萄越冬免土埋技术?
下一篇: 如何开展防风赤条蜂的无公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