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防倒伏的措施有哪些? 玉米

玉米防倒伏的措施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选用抗倒品种一个玉米品种是否容易发生倒伏,主要与该品种的植株特性有关。一般来讲,植株较高、穗位较高、茎秆纤细、根系发育不良的品种发生倒伏的几率比较大。植株较高,特别是穗位较高的品种重心不稳,茎秆纤细的品种容易发生茎折,根系发育不良的品种则容易发生根倒。品种的抗倒能力只是相对而言,没有哪一个品种能够绝对抗倒。

二、适期播种倒伏还与植株的生长发育特性有关。一般在抽雄前后,株高已经定型或接近定型,而且茎秆还相对柔弱,遇到大风多雨天气极容易发生倒伏。对于夏玉米而言,播种晚的玉米在高温、多雨条件下很容易蹿秆,植株较高且茎秆纤细,很容易发生倒伏,因此夏玉米在收获小麦以后应尽量早播。

三、适当加大行距在高密度条件下适当加大行距可增强田间的通风透光能力,有利于促进基部茎节的发育,同时也会减轻田间玉米植株对风的阻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倒伏的风险。玉米的行距可控制在70厘米左右,一般不要小于60厘米。

四、增施钾肥钾肥具有提高茎秆强度的作用。提倡增施钾肥、氮钾配合施用,对于防止玉米株倒伏具有重要意义。钾肥宜早施,在播种时作种肥或在出苗后作苗肥施用。施用量可根据土壤肥力等状况来确定,一般每亩可施用硫酸钾或氯化钾10~20公斤。

五、苗期蹲苗对于密度较大、具有旺长趋势的地块,可在苗期进行蹲苗。蹲苗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基部茎节的旺长、促进根系发育,从而减轻倒伏发生的几率。蹲苗应在苗期进行,但要在拔节开始时结束。蹲苗的措施主要有适度干旱、中耕断根、增施氮肥等。

六、适期追氮玉米生育期间追施氮肥可以促进植株或果穗的发育,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但追施氮肥时间不当则容易引起倒伏。拔节期玉米基部茎节开始快速伸长,此时如果再追施大量氮肥,则会加速基部茎节的伸长,使倒伏的风险加大。氮肥可延迟到大喇叭口期再追施。这样既可促进果穗的发育,同时也会减轻倒伏的发生。

七、中耕培土培土可以促进地上基部茎节气生根的发育,增强植株抗根倒的能力,是防止玉米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培土可在拔节至封垄之前进行,中耕深度一般5~8厘米、净培土高度一般8~10厘米。

八、化控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的一些化学调控剂可以用来控制玉米植株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玉米的倒伏,如目前生产当中常用的金得乐、玉黄金、吨田宝等。化控技术属于一种“被动”措施,化控药剂的使用时期、浓度及喷施方式等一定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否则很容易出现药害。

1、选用高产、抗倒伏品种。玉米品种间的抗倒性存在明显差异,在选购种子时应选用那些抗倒、抗病、高产、稳产、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
2、根据品种特性,按适宜种植密度留苗。每个品种由于特性不同,具有不同的适宜种植密度,也往往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玉米群体和个体才具有优良的表现,从而提高群体和个体的综合抗性,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
3、平衡施肥合理浇水。氮、磷、钾三要素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生理效应,每一种元素的缺乏或过剩,都会造成玉米生长发育的失衡,从而造成玉米植株综合抗性的下降。资料显示,玉米亩产900公斤大约需施氮(N)19.5公斤(折合尿素化肥42.6公斤),磷(P2057.5公斤(折合过磷酸钙53.6公斤),钾(K2023.5公斤(折合硫酸钾或氯化钾47公斤)。为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高产稳产,氮、磷、钾三要素应配合使用,进行平衡施肥。玉米苗期到拔节期应适当控制浇水,进行蹲苗。试验表明,苗期控制浇水进行蹲苗的玉米比不蹲苗的玉米,植株高度可下降1030厘米,尤其是植株下部节间明显缩短,韧性增强;玉米根系量增加36条/株,并且根系下扎较深;抗倒性明显提高。
4
、合理喷施玉米健壮素。在玉米上合理喷施健壮素,不仅可以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还可使植株矮健,光合作用增强,提高种植密度,增产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