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造成种子生理休眠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打破休眠? 其他经作

造成种子生理休眠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打破休眠?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活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温度、水分和氧气等)下仍不能发芽的现象。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特性之一。根据种子休眠产生的时间可分为初生休眠(收获时即已具有的休眠现象)和次生休眠(原来无休眠或解除休眠后的种子由于高湿、低氧、高二氧化碳、低水势或缺乏光照等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诱发的休眠)。种子休眠的原因可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胚本身的因素造成的,包括胚发育未完成;生理上未成熟;缺少必须的激素或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用低温层积、变温处理、干燥、激素处理等方法可解除休眠。第二类是种壳(种皮和果皮等)的限制造成的。包括种壳的机械阻碍、不透水性、不透气性以及种壳中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等原因。用物理、化学方法破坏种皮或去除种壳即可解除休眠。

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因为植物本身内部的原因而造成的休眠称为生理休眠(physiological dormancy)。一般所说的休眠主要是指生理休眠。
(1)机械破损适用于有坚硬种皮的种子。可用沙子与种子摩擦、划伤种皮或者去除种皮等方法来促进萌发。如紫云英种子加沙和石子各1倍进行摇擦处理,能有效促使萌发。
  (2)清水漂洗西瓜、甜瓜、番茄、辣椒和茄子等种子外壳含有萌发抑制物,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水中,反复漂洗,流水更佳,让抑制物渗透出来,能够提高发芽率。
  (3)层积处理已知有100多种植物,特别是一些木本植物的种子,如苹果、梨、榛、山毛榉、白桦、赤杨等要求低温、湿润的条件来解除休眠。通常用层积处理 (stratification),即将种子埋在湿沙中置于1~10℃温度中,经1~3个月的低温处理就能有效地解除休眠。在层积处理期间种子中的抑制物质含量下降,而GA和CTK的含量增加。一般说来,适当延长低温处理时间,能促进萌发。
  (4)温水处理某些种子(如棉花、小麦、黄瓜等)经日晒和用35~40℃温水处理,可促进萌发。油松、沙棘种子用70℃水浸种24h,可增加透性,促进萌发。
  (5)化学处理棉花、刺槐、皂荚、合欢、漆树、国槐等种子均可用浓硫酸处理(2min~2h后立即用水漂清)来增加种皮透性。用0.1%~2.0%过氧化氢溶液浸泡棉籽24h,能显著提高发芽率,这对玉米、大豆也同样有效。原因是过氧化氢的分解给种子提供氧气,促进呼吸作用。
  (6)生长调节剂处理多种植物生长物质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其中GA效果最为显著。樟子松、鱼鳞云杉和红皮云杉是北方优良树种,把它们的种子浸在100μl•L- 1的GA溶液中一昼夜,不仅可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还促进种苗初期生长。药用植物黄连的种子由于胚未分化成熟,需要低温下90d才能完成分化过程,如果用5℃低温和10~100μl•L-1GA溶液同时处理,只需经48h便可打破休眠而发芽。
  (7)光照处理需光性种子种类很多,对照光的要求也很不一样。有些种子一次性感光就能萌发。如泡桐浸种后给予1000lx光照10min就能诱发30%种子萌发,8h光照萌发率达80%。有些则需经7~10d,每天5~10h的光周期诱导才能萌发,如团花、八宝树、榕树等。藜、莴苣、云杉、水浮莲、芹菜和烟草的某些品种,种子吸胀后照光也可解除休眠。
  (8)物理方法 用X射线、超声波、高低频电流、电磁场处理种子,也有破除休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