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小麦根腐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小麦

小麦根腐病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症状表现及发病规律

  小麦各生长发育期交均可发生根腐病,可危害植株各部位,表现根部腐烂.叶片出现病斑、茎枯死.穗颈枯死等症状.苗期发病,小麦芽鞘和根部变褐色甚至腐烂。发病轻的植株生长细弱,不久枯死;发病严重的幼芽不能出土便枯死。分蘖期病株根颈部出现褐色病斑,叶鞘也变褐腐烂,无效分蘖增多、丛生,严重时幼苗枯死。生长后期发病,病株易拔起,但不见根系腐烂,引起倒状和形成“白穗”。

  小麦根腐病由长蠕孢属真菌侵染引起,病菌潜伏在种子内和土壤中越冬.越夏,成为初浸染源.春季气温不稳定,返青期遇寒流,麦苗受冻后抗病能力下降,易诱发根腐病,造成大量死苗.抽穗期后遇高温多雨或多雾天气,有利于根腐病菌孢子萌发浸染,病害发生严重,导致叶片早枯、开花期以后遇持续高温多湿天气穗腐重,种子感病率高、过早或过晚播种、田间管理粗放、田间杂草多、地下害虫危害,均会不同程度地诱发该病。

  2.防治措施

  小麦根腐病易防难治,应以预防为主,发现病株后及时用药治疗.可以在发病初期,选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喷雾,或者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0克加水40公斤喷雾防治,隔7-10天再喷一次。喷药应喷匀、喷透,使药液充分浸透根、茎、或者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每亩用50%强力杀菌剂50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小麦开花初期,每亩用25%粉锈剂或50%多福合剂100克加水喷雾,可控制叶部病害发展防病增产效果较好。此外,增施氮肥,氮磷肥配合施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播前选用井冈霉素、三唑类杀菌剂拌种,是预防该病的最有效措施。

一、发生原因 1.小麦根腐病菌在种子内外和病残体内越冬,如不重视药剂拌种或拌种粗放,同时由于连作土壤带菌量大,造成病菌残留逐年积累。 2.气候环境如冷害、涝害、旱害、冻害等引起植株衰弱均能引起发病,生长后期高温高湿易蔓延。 3.田间管理措施不当,不能适期播种,整地质量差,播种过深或过浅等,均能引发和加重小麦根腐病的发生。
二、防治方法
1.轮作倒茬: 原则上严禁连作,重病地块可与油菜、向日葵等进行轮作,降低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量。
2.种子处理: 及早准备种子,播前晒种2~3天,严格按照拌种程序拌种,防止种子带菌。用适乐时或卫福按种子量的2%~3%拌种,闷种12~24小时,如拌种时种子水分偏大,可摊开晾干后再播种。
3.适期播种: 冬小麦播种过早可造成麦苗生长过旺,播种过晚苗情弱。播种过深消耗营养大,出苗后麦苗细弱,易感病;播种过浅,越冬易冻伤根部,病菌容易侵入。冬小麦播种期过早或过晚、播种深度过深或过浅均能导致麦苗在入冬前生长势衰弱,抗逆性下降而导致病害发生。
4.合理施肥 :以施用农家肥为主,均衡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5.药剂防治:小麦根腐病易防难治,应以预防为主,发现病株后及时用药防治。①可以在发病初期,选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500~3000倍液喷雾,或每亩用4.5%玉麦菌杀水剂30~35克或5%井冈霉素水剂10克加水40千克喷雾防治,隔7~10天再喷1次。②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每亩用50%强力杀菌剂50毫升、迦姆5毫升,加水40千克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③小麦开花初期,每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多福合剂100克加水喷雾,可控制叶部病害发展,防病增产效果较好。注意:喷药时应喷匀、喷透,使药液充分浸透根、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