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育秧准备
1、苗床准备。苗床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靠近大田和水源的稻田,按秧大田比例1:80~90留足秧田。在播种前10~15天上水耖田耙地,开沟做板,苗床面宽1.4m,沟宽0.25m,沟深0.15m,田周围沟宽0.3m,深0.25m。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铺盘前2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并充分拍实,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2、基质准备。亩机插大田准备水稻育秧基质50公斤。装盘前将基质抄拌蓬松直接装盘,基质不可结块装盘,也不需添加肥料和杀菌剂等农药。
3、秧盘准备。亩机插大田应准备机插秧专用育秧秧盘28~30张,秧盘规格为28*56*2.5㎝。
4、种子准备。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分蘖性中等偏上、抗倒性好、抗病性强、穗型较大的优质品种,如连粳7号、连粳6号、连粳9号、连粳11等。
二、精量播种
1、铺放秧盘。将塑盘平铺于已整好的秧板上,做到拉绳铺放,将塑盘边缘相互重叠排放;
2、基质装盘。蓬松后的基质装入秧盘、刮平,保持2~2.5厘米厚度;
3、定量播种。粳稻每盘播干种120~150克,湿种160~180克,精播匀播,一般保持每平方厘米不少于3粒种子,不可漏播和重复播种,最好采用机械播种;
4、均匀盖籽。播种后再轻撒基质盖好种子,刮平并去处多余基质,盖籽厚度0.8~1㎝;
5、盖无纺布。播种盖籽后,用幅宽1.6米的无纺布居中覆盖,用土将无纺布四周压实;
6、喷淋窨水。秧田面积较大的可采用沟灌窨水,水不上盘面,窨透后及时排水,提倡喷淋窨足盘水;
7、清理沟系。播种结束后,清理内沟和围沟,开好排水口。
三、苗期管理
1、水分管理。出苗前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保持基质湿润,出苗前基质表面干燥发白时及时补水;齐苗后继续保持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保持盘面干湿交替,切不可过度控水导致根系受伤,也不宜板面长期淹水,不利于秧苗盘根。移栽前3-4天控水促根。
2、温度管理。出苗前白天基质表面温度在25~30℃,晚上不低于15℃。如播种期早或播种后平均气温低于25℃,建议在无纺布上加盖地膜,保温保湿,促进全苗。
3、光照管理。出苗前尽量遮光以防高温烧苗,出苗后在不影响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让秧苗多见阳光。
4、病虫防治。基质育苗苗期一般无病害、草害不需喷药,重点防治灰飞虱。同时在移栽前1天普用一交药,坚持带药机插。
四、注意事项
1、提高秧板质量。做到播种前10天左右上水做板,达到秧板平实,秧盘底与秧板结合紧密,保证齐苗壮苗,同时提高沟系标准,保证灌排畅通。
2、适当提前播种。根据基质育秧的适栽18-23天的实际,结合无纺布覆盖的保温保湿特点,应注意适当提前2~3播种,争得季节主动。
3、掌握适时装盘。由于基质材料物理性状与土壤不同,在育秧规模较大的基地,注意适时掌握布盘装盘,避免上盘过早风吹日晒,塑盘变型、基质翻盘,养分散失。建议边布盘装盘-播种-盖布流水作业。
4、掌握盖籽厚度。基质盖种时应掌握盖籽厚度0.8~1㎝,有利于齐苗全苗。也可用过筛未培肥的细土盖籽,盖籽厚度0.5㎝。
5、坚持旱管促根。盘根好不好,关键在水管,水控是关键,应掌握看天、看苗调控水,以旱管为主,不可长时间大水漫灌,提高根系盘结力。
6、改进起运秧方式。起秧时先带盘移动,切断盘下根系后再取卷秧块。
一 、育秧准备
1、苗床准备。苗床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靠近大田和水源的稻田,按秧大田比例1:80~90留足秧田。在播种前10~15天上水耖田耙地,开沟做板,苗床面宽1.4m,沟宽0.25m,沟深0.15m,田周围沟宽0.3m,深0.25m。秧板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铺盘前2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并充分拍实,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2、基质准备。亩机插大田准备“田缘”牌水稻育秧基质50公斤。装盘前将基质抄拌蓬松直接装盘,基质不可结块装盘,也不需添加肥料和杀菌剂等农药。
3、秧盘准备。亩机插大田应准备机插秧专用育秧秧盘28~30张,秧盘规格为28*56*2.5㎝。
4、种子准备。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分蘖性中等偏上、抗倒性好、抗病性强、穗型较大的优质品种,如迟熟中粳品种武运粳24、淮稻9号、淮稻5号等,亩大田用种量4公斤左右,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可采用“天歌源”血液种衣剂拌种或“18%盟歼”、“16%恶线灵清”药剂浸种,采取日浸夜露方法催芽,破胸露白晾干后播种。
二、精量播种
1、铺放秧盘。将塑盘平铺于已整好的秧板上,做到拉绳铺放,将塑盘边缘相互重叠排放;
2、基质装盘。蓬松后的基质装入秧盘、刮平,保持2~2.5厘米厚度;
3、定量播种。粳稻每盘播干种120~150克,湿种160~180克,精播匀播,一般保持每平方厘米不少于3粒种子,不可漏播和重复播种,最好采用机械播种;
4、均匀盖籽。播种后再轻撒基质盖好种子,刮平并去处多余基质,盖籽厚度0.8~1㎝;
5、盖无纺布。播种盖籽后,用幅宽1.6米的无纺布居中覆盖,用土将无纺布四周压实;
6、喷淋窨水。秧田面积较大的可采用沟灌窨水,水不上盘面,窨透后及时排水,提倡喷淋窨足盘水;
7、清理沟系。播种结束后,清理内沟和围沟,开好排水口。
三、苗期管理
1、水分管理。出苗前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保持基质湿润,出苗前基质表面干燥发白时及时补水;齐苗后继续保持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保持盘面干湿交替,切不可过度控水导致根系受伤,也不宜板面长期淹水,不利于秧苗盘根。移栽前3-4天控水促根。
2、温度管理。出苗前白天基质表面温度在25~30℃,晚上不低于15℃。如播种期早或播种后平均气温低于25℃,建议在无纺布上加盖地膜,保温保湿,促进全苗。
3、光照管理。出苗前尽量遮光以防高温烧苗,出苗后在不影响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让秧苗多见阳光。
4、病虫防治。基质育苗苗期一般无病害、草害不需喷药,重点防治灰飞虱。同时在移栽前1天普用一交药,坚持带药机插。
四、注意事项
1、提高秧板质量。做到播种前10天左右上水做板,达到秧板平实,秧盘底与秧板结合紧密,保证齐苗壮苗,同时提高沟系标准,保证灌排畅通。
2、适当提前播种。根据基质育秧的适栽18-23天的实际,结合无纺布覆盖的保温保湿特点,应注意适当提前2~3播种,争得季节主动。
3、掌握适时装盘。由于基质材料物理性状与土壤不同,在育秧规模较大的基地,注意适时掌握布盘装盘,避免上盘过早风吹日晒,塑盘变型、基质翻盘,养分散失。建议边布盘装盘-播种-盖布流水作业。
4、掌握盖籽厚度。基质盖种时应掌握盖籽厚度0.8~1㎝,有利于齐苗全苗。也可用过筛未培肥的细土盖籽,盖籽厚度0.5㎝。
5、坚持旱管促根。盘根好不好,关键在水管,水控是关键,应掌握看天、看苗调控水,以旱管为主,不可长时间大水漫灌,提高根系盘结力。
6、改进起运秧方式。起秧时先带盘移动,切断盘下根系后再取卷秧块。
一 、苗床及材料准备
1、做苗床。苗床选择在地势较高、通风透光、灌排水方便的农田或庭院,一般应适当远离麦田。苗床做成高畦,畦面平整,畦沟通畅。畦面宽度:软盘或双膜育秧的1.5米宽,硬盘育秧的畦面宽1.5~2.5米。每亩大田需准备秧田4~5平方米。畦面整平后,覆盖上废旧农膜或地膜(阻根膜),膜上不需打孔,以防止秧苗根系扎入床土,促进秧苗盘根、便于控制幼苗徒长以及减轻移栽时植伤。
2、基质选择与处理。“富源”牌基质是国内先进的、专业化的育苗基质,它具备水稻苗期所需的全部营养,用户可直接选用,每亩大田需基质70升。用户在使用时,要将基质抄拌使其蓬松,不可结块装盘,也不可向基质中添加肥料和杀菌剂等农药。
3、秧盘选择。秧盘有硬盘、软盘和重型软盘三种,规格为28*58*3厘米,最理想的是选用硬盘。一般建议采购重型软盘,育秧效果都较好,软盘效果较差。机械栽插的每亩大田需硬盘18只,重型软盘、软盘稍多几只。
二、播种育苗
1、种子选择。机械插秧的品种宜选择穗型较大、产量高、品质优良的中早熟抗病粳稻品种。
2、种子处理。
(1)种子消毒与去杂:去除种子中的石子、泥块和瘪种,结合浸种可用浸种灵、施保克等药剂消毒。
(2)催芽:催芽可提高出苗率、缩短秧龄,但在催芽是注意露白即可,芽不可太长。
3、播种
(1)装盘:将蓬松后的基质装入秧盘、刮平,保持2~2.5厘米厚度,不需*。若使用旧的穴盘,应先用恶霉灵1000倍液浸泡10分钟消毒;
(2)播种:每盘播干种120~150克,湿种180克左右,播种均匀,一般保持每平方厘米不少于3粒种子,不可漏播和重复播种,最好采用机械播种。
(3)浇水:浇足底水,使水不流出盘底孔为原则。注意要用喷壶少量、轻浇、浇透。不可大水冲刷,以免冲跑种子、淋失基质中的养分,造成出苗不齐和秧苗长势不均。
(4)覆盖基质:浇足底水后,再轻撒基质盖好种子,刮平并去处多余基质,保持厚度0.5厘米;
(5)摆盘上苗床:摆秧盘时注意把秧盘的短边向外,摆正、摆齐、摆紧,有利于今后的机器插秧。
(6)覆膜或搭建小拱棚。在秧盘表面覆盖一层地膜或无纺布保温、保湿,有条件的可在苗床搭建小拱棚,以便保温、防暴雨、遮荫之用。如仅覆地膜的,表面在覆盖一层稻草或草帘以防高温灼伤秧苗。
三、苗期管理
1、温度管理。出苗前白天维持基质表面温度在25~30℃,晚上不低于15℃。出苗后气温维持适温的低限,特别是夜温应取适温的低限管理,以控制幼苗徒长。
2、水分管理。出苗前当基质表面干燥时,应即时补水,正常情况下,地水够出苗所用。出苗、顶土后,适当控制水分,使表面基质见白头,以便“破盖头”。整个苗期均应保持基质湿润,保持基质含水量65~70%,切不可过度控水导致根系受伤;也不宜水太足,不利于秧苗盘根。
3、揭膜、破盖头。当大量种子发芽、覆盖层基质被大片顶起时,及时揭掉地膜等覆盖物,晾干覆盖层基质,并用笤帚等轻扫使基质散落到秧苗根部,并适当浇水冲去叶面基质。
4、光照管理。出苗前,尽量遮光以防高温烧苗,出苗后在不影响温度的情况下,尽可能让育苗多见光,基质穴盘育苗控制幼苗徒长的关键措施是:低温、强光、适度水分。
5、病虫害防治。基质育苗,苗期一般无病害、草害不需喷药。但注意防治灰飞虱。
6、起苗运苗。基质秧苗根系发达,当秧苗达3.5左右叶龄时,根系可盘结成紧实的根毡,取苗时可直接把秧苗而不伤根。为了便于取苗,尽量在移栽前半天~一天浇一次水,取苗当天浇水不利取苗、运苗。秧卷可重叠起装车运输,装载高度尽量不超过6层。
上一篇: 影响谷子安全贮藏的因素有哪些呢?
下一篇: 照片里的这家伙叫什么名字?怎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