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葫芦栽培过程中,常发生烂瓜现象,尤其在春夏季发病较为严重,重者导致绝产绝收。
一、西葫芦烂瓜的原因
西葫芦烂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病害引起,常见的病害有灰霉病、疫病、黑腐病。
1、灰霉病;病菌从开败的花部侵入,幼瓜感染后,蒂部初呈水渍状,幼瓜迅速变软,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导致果实萎缩腐烂,病瓜、病花落在叶片上、茎蔓上均会引起发病;密度过大、光照不足、浇水过多、通风不良,阴雨天较多加重病害。
2、疫病:瓜条发病,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小点,病斑凹陷,整个瓜条很快软腐,潮湿时表面密生灰白色霉层,腥臭味。浇水多,湿度大易发生。
3、黑星病:瓜发病后,呈暗绿色椭圆形或纵长形凹陷斑,病斑多呈疮痂状,发育受阻成畸形瓜,有的烂成孔洞,病部分泌出半透明胶质物,后变成深黄色,形成块状,多雨潮湿易发病。
二、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及时摘除枯黄叶、病叶、病花和病瓜,拔除田间杂草,减少病害传染源。
2、实行轮作:水旱轮作或与非葫芦科蔬菜轮作2—3年。
3、增施有机肥:在整地时,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2500公斤,提供植株充足而全面的养分,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4、种子消毒:在播种前,将种子温汤浸种、药剂浸种或药剂拌种,以杀灭种子表面病菌。
5、高畦栽培:在地势低洼、不易排灌的田块,采用高畦栽培,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强植株根系活力,增强抗性。
6、做好化学防治:灰霉病用50%速克灵10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疫病用72%克露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700倍液喷雾防治;黑星病用70%代森锰锌800或80%新万生700倍液喷雾防治。
烂瓜一般是感染灰霉病,尤其是从开败的花还没有脱落,另外雨水存积有伤口感染各种病菌腐烂。
造成西葫芦烂瓜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菌核病、果腐病和软腐病。这4种病害的病原菌不同,侵染西葫芦后的症状也不同,应对症下药早防治。
灰霉病病菌一般从凋萎的残花开始侵入,初期花瓣呈水渍状,后变软腐烂,并生出灰褐色霉层,使花瓣腐烂、萎蔫、脱落,之后病菌逐渐向幼瓜扩展。受害部位先变软腐烂,后着生大量灰色霉层。
菌核病主要侵染茎蔓和瓜,瓜染病时,初呈水渍状腐烂,后软化,长出白色菌丝,病斑上散生鼠粪状黑色菌核。
菌核病与灰霉病的防治方法和用药基本相同,可以采用蘸花、喷雾和烟剂熏蒸相结合的方法防治。一是要在蘸花药中加入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预防。二是喷施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50%乙烯菌核利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三是在闭棚后每亩用10%菌核净烟剂200克熏蒸。为避免西葫芦发生药害,熏烟时间应选在下半夜,并在第二天早上通风。
西葫芦发生果腐病,发病初期瓜呈湿润腐烂状,中后期病部长出白色略带粉红色的浓密霉层,病瓜腐烂,汁液从病部流出。防治果腐病,可以用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0倍液或铜高尚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喷雾。
软腐病发病初期病瓜呈褐色水渍状,后迅速变软,病部内部组织腐烂。该病扩展速度快,病瓜腐烂后散出恶臭味,但无霉毛,这是同灰霉病、菌核病及果腐病的最大区别。软腐病属细菌性病害,病菌借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由伤口侵入。阴雨天或露水未干时整枝打杈、农田操作,损伤叶柄基部发生裂口,会引起病菌侵染,导致软腐病发生。防治软腐病主要使用铜制剂,如用5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或20%松脂酸铜乳油(500~800倍液)等。每隔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5天停止用药。
对于这4种病害,除药剂防治外,还需要加强管理,注意降低棚内湿度。浇水时小水勤浇,选择晴天中午浇水。连阴天时使用烟剂熏烟防治病害,避免因喷药增加空气湿度。在保持棚内温度的基础上,注意加强通风。
上一篇: 如何开展稻飞虱的预报工作?
下一篇: 马水桔裂果严重,应采取什么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