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甲鱼鳃腺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其他水产

甲鱼鳃腺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预防措施

1、把好苗种质量关:坚持自繁自育,杜绝疫病传染源。选购鳖苗时,应选择种质纯真、体质健壮、个体活跃、体型较大和无伤无病的第一、第二类鳖苗,尽量不进未经海关动检部门检疫的境外鳖苗。

2、控制放养密度、提高放养规格:根据养殖经验,温室养殖:稚鳖的放养密度控制在20-40只/平方米,幼鳖的放养密度不超过15只/平方米。外塘生态养殖:鳖的放养规格以30-50克/只为宜,体质较强,容易适应外间的池塘环境变化,提高养殖成活率;放养密度以1.5-3只/平方米为宜,鱼鳖或虾鳖混养时,鳖种的放养数量掌握在300-600只/亩。

3、执行养殖标准:按国家和浙江省甲鱼无公害养殖操作规范和生产标准执行。

4、把握饲料质量:饲料应选择信誉和质量过硬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首先保证饲料新鲜不变质,颗粒大小适宜。其次是控制调整好投饲量。每天的投饲量主要根据鳖的摄食情况和天气、温度及水质变化而定。

5、做好水质调控:(1)甲鱼池水体要求微碱性,PH值要求在7.5-8.0,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2)水质保持一定的肥度,透明度掌握在25-3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或黄褐色。(3)保持一定的溶氧:鳖虽然主要是以肺呼吸的两栖类爬行动物,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靠辅助呼吸器官吸收水中的氧气。若长期溶氧不足,就有可能引起甲鱼低溶氧综合症。血管输送氧气能力下降,生长削弱,组织受损,对传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增加。养殖中常用充气增氧或适时抛散颗粒氧等方法提高水中的DO,同时可有效地降低水体中有害气体含量与氧化有机物质。(4)水质调节和底质改良:采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培养水质,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一般可用EM原露、宝渔安、活水宝(芽孢杆菌)等来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有效分解底层有机质和其它有害物质。(5)注水换水是调节水质的物理方法,频繁换水容易造成甲鱼产生应激反应和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换水应以适当添加水为主,切忌大排大灌。

6、实行多品种混养,保持水体生物多样性。多品种混养是生物防病的有效手段,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预防方法。它可以克服化学药物或抗生素长期和大量使用而产生的耐药性,又可避免因其造成的副作用和环境污染,促进各种生物互生共长。甲鱼池内可以适当种植水草、混养螺蛳、花白鲢、黄颡鱼、花(鱼骨)、湘云鲫等品种,以调节水质和改良底质。

7、注重疾病预防。根据甲鱼生长阶段发病特点与日常观察是做好预防工作的重点。主要措施:(1)平时每隔20天左右消毒一次,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溴氯制剂、三氯异氰尿酸钠等安全环保药物,交替消毒。(2)定期在饲料中交替添加产酶益生素、维生素C、强生素、免疫多糖、氟苯尼考及福乐兴、草本鳖宝、病毒星等中草药制剂,以增强甲鱼的免疫力。尤其是在气候、水温等环境因子变化明显或突变时,如温室甲鱼转入外塘养殖时、梅雨和台风暴雨季节及高温天气等,应及时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水质的调控,防止甲鱼应激反应增强,以致内分泌失调而导致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