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铃薯植株体内,病毒的分布极不均匀,其中茎尖部分带病毒最少或不带病毒,并且越靠近尖端,病毒浓度越低。根据这一特性,在无菌条件下借助解剖镜剥离茎尖分生组织,并接种到装有特定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内进行培养,经病毒鉴定后可获得脱毒小苗。对脱毒苗进一步切段繁殖,当达到所需数量时,在温/网室中通过基质栽培可生产原原种。
原原种通过大田扩繁,可获得原种,原种扩繁可获得生产种。
首先将准备脱毒马铃薯品种的薯块在室内催芽、消毒处理;然后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条件下,切取0.2毫米左右茎尖分生组织,移植于试管中培养出试管苗;试管苗经过病毒检测和真实性鉴定,筛选出真实且不带病毒的脱毒苗;经过切段快繁和在温室和网棚内繁殖,获得脱毒微型小薯或原原种;再繁殖即可获得原种,原种再繁殖成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经过上述途径获得的种薯一般统称为脱毒种薯。
首先将准备脱毒马铃薯品种的薯块在室内催芽、消毒处理;然后在超净工作台无菌条件下,切取0.2毫米左右茎尖分生组织,移植于试管中培养出试管苗;试管苗经过病毒检测和真实性鉴定,筛选出真实且不带病毒的脱毒苗;经过切段快繁和在温室和网棚内繁殖,获得脱毒微型小薯或原原种;再繁殖即可获得原种,原种再繁殖成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经过上述途径获得的种薯一般统称为脱毒种薯
上一篇: 自然分蜂的蜂群怎么收回?
下一篇: 怎样防治玉米“老头苗”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