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苗质量本身存在问题。2、疫苗包装密封不严。3、疫苗存放超出有效保质期限。4、疫苗存放温度不适宜(如:应该低温冷藏保存的疫苗用冷冻保存,应当冷冻保存的疫苗却用冷藏保存)。5、疫苗运输过程中温度过高。6、疫苗接受阳光直射。7、注射疫苗时所选用的稀释液不恰当,对疫苗本身产生伤害。8、接种疫苗时正在服用抗菌或抗病毒药物,使疫苗效价降低。9、接种疫苗前后24小时内对圈舍进行消毒。10、动物年龄太小,本身存在母源抗体,接种疫苗时产生母源抗体干扰。11、动物正在发生疾病的同时进行疫苗接种。12、动物在运输前后3天内进行疫苗接种。13、多种疫苗(两种以上)同时接种,使得疫苗相互干扰。14、两种疫苗接种间隔时间太短(正常情况下弱毒苗间隔至少7天,灭活苗应间隔在14天以上)。15、同种疫苗两次免疫间隔时间相距太近(因体内尚存有抗体,再进行疫苗接种时使得体内抗体效价降低。16、接种疫苗的同时再用抗病毒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等类似物质。17、用于注射疫苗的注射器或饮水免疫用的饮水器消毒不严。只要克服以上因素,对提高免疫效果,搞好疫病控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 小反刍兽瘟临床症状有几个类型?各是什么?
下一篇: 玉米穗上有很多发霉的籽粒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