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 棉花催熟技术及注意事项? 棉花

棉花催熟技术及注意事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40%乙烯利、50%噻苯隆脱叶、催熟
1、确定最佳喷药期
(1)视棉花铃期施药:
由于催熟、脱叶剂对铃期大于45天的棉铃有增加铃重、改进品质的作用,对铃期35天左右的棉铃重稍有降低,对铃期25天左右的棉铃可能逼熟,而铃期小于10天的幼铃则脱落。可见,铃期大于45天是理想的最佳喷药期。但是,由于生长期的限制,不可能所有棉铃的铃期都能大于45天。所以,为了充分而有效地发挥药剂的脱叶、催熟效应,喷药时主体铃成熟度能达75%以上,既能促进大铃早开裂,增铃重,改进品质,又能除掉无效蕾花和中下部老叶,减少养分的无效消耗,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状况,降低霉烂损失,达到采拾期集中,收获结束提前。
(2)看药效施药
为了验证乙烯利的催熟及噻苯隆的脱叶效果,我县对两种药剂在棉花上的催熟效果进行了多年的实验观察,结果显示:玛纳斯县枯霜期一般在9月底-10月初这段时间,催熟、脱叶应在9月上旬效果比较好。
2、采用合理的喷药方式
在玛纳斯县的气候条件下,9月上旬棉花伏前桃和伏桃绝大多数棉铃铃期大于45天,近20%的上部青铃铃期仅35天左右,应采取分层分期喷药催熟的方式,9月上旬先对棉花中下部喷药,促进中下部棉铃提早开裂和部分叶片脱落。 7~10天后,再适当增加药液浓度对中上部棉铃进行催熟。这样,既达到对铃期大于45天棉铃的正效应,又避免或降低对铃期小天35天青铃的负效应。
3、选择适宜药液浓度
药液浓度和催熟效果呈显著正相关,但并非浓度越高越好,用药浓度过高,会形成逼熟,浓度过低,起不到催熟作用。对于长势强,后劲足的棉花要加大药量,一般可用40%乙烯利3升/公顷加50%噻苯隆450克/公顷。对于长势弱甚至有早衰趋势的棉田可用40%乙烯利2.25升/公顷加50%噻苯隆300克/公顷。其次,必须根据用药期及当时天气状况(主要是温度)而定,施药早温度高,药量宜轻,后之,要加大药量。另外,不管用药多少或施用迟早,喷施时必须对足水(一般667平方米不少于35千克),使喷施的部位要均匀沾着药液,才能达到快速有效的催熟效果。
二、克无踪催熟
9月20日以后来不及用以上方法催熟的棉田,可用20%的克无踪水剂有很好的效果,一般在枯霜前5—7天喷施,(不宜过早),可用20%克无踪1.5升/公顷喷施。
三、做好霜后青铃催熟
霜后,如果仍有青铃。对这些青铃采摘(要去净苞叶)后进行乙烯利催熟。用每升水加40%乙烯利5~6毫升的药液,均匀喷洒在棉铃上,用农膜等物盖好堆放约24小时后摊开晾晒,约1周左右自然开裂后采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