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无量山乌骨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无量山乌骨鸡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鸡舍准备。首先,做好进鸡苗前的清洁消毒,新鸡舍在进鸡苗1周前做好,使用过的老鸡舍在进鸡苗2周前做好。其次,铺好垫料,垫料要求铺放平整,厚度约5~10㎝,在鸡舍的四个直角点增加垫料厚度,约15~20㎝,防止打堆积压。再次,做好料桶(槽)、水桶的使用准备,合理布置位置,料桶以30只左右1个摆放,避免位置不当抢食引起积压。最后,调试好鸡舍保暖、通风等性能,在放入雏鸡当日做好鸡舍预热(18~20℃),以减少应激。
2、育雏期到育成期过渡管理。雏鸡运达生态养殖场后,将载有雏鸡的纸箱或箩筐静置于鸡舍内20分钟后,再集中放入铺好垫料的鸡舍内,按10只/㎡的饲养密度进行过渡期饲养。雏鸡进入鸡舍后,先让其休息1~2小时后再供给充足的饮水,3小时后供给少量的全价料,使多数鸡能吃到,第二日供给8成饱的全价料,3日后供给充足饲料。在入鸡舍后的第1~2天不要放出鸡舍外,三天后在适宜的气候环境下可以让其适量运动,适应环境。过度期饲养需要经过7~10日左右,在40日龄之前全部供给全价料,一日饲喂三次,自由觅食,并适当补饲原粮,40日龄后逐步由全价料过渡为自配料饲喂。
3、环境管理与控制。根据气候和鸡群的状况,利用鸡舍和场内植被做好防寒、保暖、防暑、通风、遮阴或采光等环境控制。定期做好场地的清扫和消毒工作。每周至少要进行1次鸡舍内的粪便、垫草、饲料残渣清扫,并进行相应的无害化处理;要有严格的场地消毒制度,每周至少进行1次场地和鸡舍消毒,日常消毒要常备2~3种消毒液,交叉轮换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
4、分群管理。完成过渡期饲养管理后,结合种鸡场和育雏场推荐的免疫程序,在40~50日龄进行疫苗注射同时进行阉割和第一次分群,并按照按7~10只/㎡的密度来饲养。在90日龄左右进行第二次分群,在这阶段进行分群,主要对鸡群参差不齐、生长较慢的个体进行隔离单独饲养。在140日龄左右进行第三次分群,主要按照生产标准和等级要求进行分群,便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养殖效益,为适时出栏提前做好准备,对预计达不到出栏标准或个体性状差的鸡即时分群。
5、饲喂管理。南涧无量山乌骨鸡以生态放养为主,在自由觅食同时适当补饲。根据鸡只的采食量和饮水习惯,合理布置料槽或料桶、水槽或水桶,满足每只鸡自由采食、饮水量的需求,料槽或料桶以30只左右使用1个摆放,水槽或水桶以80~100只鸡摆放1个。育成期要按照生长期、育成期、成鸡、育成延期四个阶段进行饲喂。生长期(31d~60d)延续过渡后期自配料饲喂方法,3次/日,定时饲喂,补饲原粮;育成期和成鸡(61d~130d)是育成的关键期,每日饲喂自配料2~3次,补饲足够原粮,满足自由采食需求,在60~130日龄阶段,要采取缓慢过渡方法逐步调整日粮中的蛋白质和能量比例, 90~130日龄阶段,要减少自配料的饲喂量,逐步过渡为原粮饲喂;育成延期(131d~出栏)只饲喂优质的原粮(玉米、小麦、高粱等),采用定时、定量饲喂,每日饲喂2~3次,让其自由采食场地内的虫子、植物根茎、果实、石子等
6、保持足够的运动量。运动是南涧无量山乌骨鸡品质的重要保障,从育成期开始给予自由采食,充分的运动。增加运动量可以通过增加鸡舍与饲喂地点的距离,引导鸡群到更远的地方采食,增加活动范围,增强运动量。结合乌骨鸡的生活习性,利用生态养殖场内的植被,在场地适当位置搭设简易栖架,使鸡群能到栖架休息,使机体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锻炼。
7、疾病预防与管理。疫病的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生态养殖场必须按时做好新城疫、禽流感等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还要结合自己养殖场地疾病的发病情况,参考种鸡场、育雏场给出的免疫程序,分析制定自己的免疫方案。疾病控制与预防重点还是要注意鸡舍的通风、潮湿、应激等方面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