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田的主要杂草有:阔叶类杂草反枝苋、藜、天旋花、龙葵、苋菜、苘麻、铁苋、马齿苋等;禾本科杂草狗尾草、马唐、牛筋草等;莎草科杂草有香附子等。
二、主要除草剂的特点与应用
1 磺酰脲类除草剂。主要有砜嘧磺隆、烟嘧磺隆、噻吩磺隆等。
这类除草剂除草谱广,每个品种除草谱差别较大;选择性强,每个品种均有相应的适用作物和除草谱,对作物高度安全,对杂草高效;活性极高,每公顷用药量以克计,属于超高效除草剂品种;使用方便,既可以用于土壤处理,也可以用于茎叶处理;是细胞周期的特殊除草剂,既不影响细胞伸长,也不影响种子发芽及出苗,其高度专化效应可抑制植物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受抑制。植物受害后出现偏上性生长,幼嫩组织失绿,有时显现紫色或花青素色,生长点坏死,叶脉失绿,植物生长严重受抑制,矮化,最终全株枯死。该类除草剂作用迅速,杂草受害后生长迅速停止,而全株彻底死亡所需时间较长。
2 三氮苯类除草剂。主要有扑草净、莠去津(阿特拉津)、氰草津等。
这类除草剂都是土壤处理剂,主要通过根吸收,个别品种也能被茎叶吸收;对植物体内的多种生理、生化功能具有抑制作用,但主要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杂草,对阔叶类杂草的防除效果优于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生物化学选择性是该类除草剂的最重要特性,也是用于玉米等抗性作物的原因。
3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主要有2,4-D丁酯、2甲4氯钠盐等。
该类除草剂可被阔叶杂草的根与茎叶迅速吸收,既能通过木质部导管与蒸腾流一起传导,也能与光合作用产物结合在韧皮部的筛管内传导,并在植物的分生组织(生长点)中积累;当将该类除草剂的盐或酯类喷布于植株后,植物将其变为相应的酸而发生毒害作用;属于激素类除草剂,几乎可影响植物的每一种生理过程与生物活性,导致植物形态发生变化:叶片向上或向下卷缩,叶柄、茎、叶、花柄扭转与弯曲,茎基部肿胀,生出短而粗的次生根,茎、叶退色、变黄、干枯,茎基部组织腐烂,最后全株死亡。特别是植物的分生组织如心叶、嫩茎最易受害。
4 酰胺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主要品种有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等。
该类除草剂几乎所有品种都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特效除草剂,对阔叶类杂草的防效较差;大多数品种都是土壤处理剂,主要在作物播后苗前施用;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杂草幼芽;用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品种在土壤中的残效期较短,一般为1~3个月,在植物体内易降解;水溶度中等偏高,挥发性小,不电离;主要用于土壤处理,因而其除草效果受制于环境条件,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土壤胶体吸附作用与土壤含水量。
5 有机磷类除草剂。有主要有草甘膦等。
该类除草剂部分品种的选择性比较差,往往作为灭生性除草剂用于林带、果园、非农田及免耕田,部分品种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草甘膦不仅能防除一年生杂草,而且还可以防除一些多年生杂草,一些土壤处理剂可以防除多种一年生杂草;草甘膦能被植物茎叶吸收,在植物体内迅速传导,既能沿木质部向上传导,也能沿韧皮部向下传导;植物分生组织是该类除草剂一些品种的主要作用部位。草甘膦能迅速向植物分生组织传导并迅速积累至致死浓度,影响整个植株分生组织的代谢过程。抑制叶绿素合成是其主要作用点之一,失绿是植物最先产生的药害症状,随着失绿,植株逐渐变黄而枯萎,地上部分全部褐变,地下部分坏死。同时草甘膦也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6 联吡啶类除草剂。主要有敌草快、百草枯等。
该类除草剂除草谱广,敌草快可以有效防除绝大多数双子叶杂草,而百草枯既能防除双子叶杂草,也能防除禾本科杂草;是触杀性除草剂,作用特别迅速,主要杀伤植物绿色部分,茎叶处理后,在光照条件下1~2h,植物便出现十分明显的受害症状;主要作用于光合系统I,使电子流脱离电子传递链,从而阻止铁氧化还原蛋白的还原及其后的反应,因而造成植物最终死亡;为非选择性除草剂,通常多在作物播种前或出苗前使用以及出苗后定向处理,它们接触土壤后,可迅速而完全地被土壤胶体吸附,故在土壤中无残留;不在植物体内进行代谢降解,而在植物表面进行光化学分解。
一、主要杂草 玉米地主要的杂草有:一年生的野稗、牛筋草、绿狗尾草、画眉草、苍耳、藜、律草、马齿苋、越年生的黄蒿;多年生的车前草、刺儿菜、苣荬菜、小旋花和莎草等。在玉米地杂草中,危害性最大、最难防治的是具有地下根茎的多年生杂草。因为它的地下根茎被切断之后具有再生能力;水花生、马齿苋和禾本科的杂草也是难以消灭的,同样是它们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比较好治的是阔叶一年生杂草。
二、防治方法 玉米杂草的防治方法有人工、畜力除草和化学除草等三种方式。由于玉米生育期间正值高温、高湿季节,人工、畜力除草+分困难,而且除草效果也不理想。因为人工、畜力除草,草锄下后若不运出,则很快又重新生长。采用化学除草的方法简便易行,省工省力,所用成本与人工除草相比要低,除草效果也好,一般能达到90%以上,且能做到防治一次,可保持全生育期地里很少长草。此外,化学除草可减少田间作业伤苗,化学除草一般是播后、出苗前喷药,对幼苗没有损伤。而畜力除草时,由于行不直或牲畜不走不正,往往会出现伤苗和压苗的现象。玉米常用的除草剂是阿特拉津、拉索、草净津、乙草胺、除草通、杜尔、绿麦隆等。其中效果最好的是阿特拉津,但是由于玉米一般是与小麦轮作,玉米收获后接种小麦,而小麦对阿特拉津反应敏感,用药过量易导致小麦死苗,所以生产上一般将阿特拉津与其它除草剂混用。玉米不同的生育期化学除草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在土壤表面喷施除草剂,可用72%的2,4-滴丁酯150-200克;或用50%的西玛津可湿粉剂、50%的阿特拉津粉剂,春玉米每亩喷施400克,夏玉米每亩喷施150-200克。如采用绿麦隆每亩用量200克;25%的敌草隆每亩用量200-300克。而在玉米进入拔节期后,可用72%2,4-滴丁酯每亩50-70克;或用80%的2,4-滴钠盐每亩75-100克喷雾。如采用飞机喷洒,每亩加水3~4千克;采用拖拉机悬挂式喷洒,每亩加水10~20千克;背负喷雾器每亩加水40~50千克。化学除草剂的效果与土壤表层的含水量关系很大。土壤湿润则化学除草剂效果好,土壤干燥则化学除草效果不佳。所以当土壤墒情不足时,不要在播后勉强喷药,可以等玉米出苗后,待下雨或灌溉后再喷药。化学除草剂一般都具有毒性,故在进行喷药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除草剂与身体的接触。完成喷药后,要用清水洗手、洗脸和更换衣服。
上一篇: 保管农药需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