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如何用科学方法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如何用科学方法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品种选择

我国在品种改良方面投入了很多人力和物力,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地方引种过分强调母猪后代的生产性能,如肥育猪的瘦肉率、胴体重等,而忽视了其他要素,如母猪的母性、能否正常发情,是否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等。有些母猪是从育肥猪里挑选出来的,它的饲养管理和饲料本身就不是按 种猪 的生理特点配制和饲喂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种猪 的繁殖性能,影响最大的就是其发情高峰期不明显,不容易观察,排卵时间过短等造成配种的失败,形成恶性循环。忽视母猪在当地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如北方的猪要求抗寒、抗病能力强,但一些外来猪种在冬天时容易发生咬尾、畏寒发热等现象,这其实就是外来猪种的水土不服。改良品种以引进父本为好,母猪可采用本地母猪品种,这样还可以降低改良成本。

母猪配种

如果配种不当感染炎症,轻则可能引起流产、死胎,重则可能引发母猪的子宫内膜炎、子宫糜烂等,有些母猪因此不得不淘汰。有些采用本交,造成交叉感染,影响了一大批母猪和种公猪的繁殖力。提倡人工授精配种,一是可以减少细菌的传播。二是提高种公猪的使用效率。母猪在配种前和配种后适当使用一些抗生素药物,如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母猪感染炎症的机会。

母猪不发情、配不上种,要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控。如果是因激素水平低、持久黄体或内分泌失调等引起的不发情,可用孕马血清(PMSG)1000 单位+ 氯前列醇钠200~300 克,注射后7 天发情。如果不发情,可在注后10~12 天,再注射催情助产针或氯前列醇钠1 次即可。也可用三合激素,母猪150 千克体重肌注6~8 毫升( 每毫升含丙酸睾丸素25 毫克、黄体酮12.5 毫克、苯甲雌二醇1.5 毫克),1 天1次,连注2 ~3 次即可,用药后3 ~5 天即可发情配种。

饲养管理

母猪在产前、产后阶段的饲养管理和疾病控制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

母猪在产前7 天应转入相对安静的产房,将产房消毒冲洗,使产舍干燥、卫生和保温,或把母猪赶入专门的分娩舍,使母猪习惯新的环境。这样有利于母猪性情的稳定和饲养者的饲养管理。饲养者应经常对母猪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产前3 ~5 天应逐步减少对母猪的饲喂量,产仔的当天应只喂水不喂食,可加入适量葡萄糖或红糖,以防母猪胃肠内容物过多而压迫子宫引起早产、难产。准备好人工接产所需的碘酊、抹布、催产素及产后 仔猪 的保温设备等物品的准备工作,防止母猪难产和产程延长。对有难产史的母猪在产前12小时注射氯前列烯醇,这有利于母猪子宫颈口的开张,可降低难产的发生。

疾病防治

饲养后备母猪时应对影响生产性能的疾病,如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蓝耳病、乙型脑炎等进行有效预防。仔猪的饲养管理是综合性的工作,如温度、湿度、卫生条件等。仔猪在初生时比较容易发生肠道疾病,由于此时其血脑屏障还没有完全建立,容易对一些药物产生过敏,如初生对硫酸粘杆菌素、恩诺沙星和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容易过敏,稍稍过量即有神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