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如何防治玉米大斑病? 玉米

如何防治玉米大斑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 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辅施药保护等综合措施。
  1.选用抗耐病品种兼抗大小斑病的玉米杂交种。
  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 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深翻病残株,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杆肥最好不要在玉米地施用。
  3.改善栽培技术,增强玉米抗病性。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夏玉米高抗病力早播可减轻发病;与小麦、花生、甘薯套种,宽窄行种植;合理灌溉,洼地注意田间排水。
  4.喷药防治。在玉米抽雄前后,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时,开始喷药。防效好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90%代森锰锌,均加水500倍,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喷雾。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二、应注意问题
  1.压低菌源:玉米收获以后,彻底清除田内外病残组织,收集的病残组织连同收下的玉米秸秆经高温发酵沤熟施用。在以玉米秸秆为燃料的地方,应该合理安排烧柴顺序,力争将玉米秸秆在玉米出苗前后烧完。深翻土地或进行轮作,可以消灭埋在土壤里的病残体组织上的大斑病菌,轮作同时可以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2.增施肥料,加强管理:玉米从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的发育中期,最易受大斑病菌的侵染,因此,在苗期和抽雄期阶段特别要注意增施氮肥,以保证苗期的茁壮成长和防止后期脱肥,提高玉米植株抗病性,凡玉米生长健壮的大斑病发病轻。
  3.中耕、及时排水:改变田间的小气候,能促进植株发育健壮,增强抵抗病害的能力。
  4.适期播种:在气温较低的北方和南方山区,早播可以减轻发病,但早播玉米出苗慢,丝黑穗病发生重。因此,要注意播种期的调整。目前农药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差,同时大斑病发病时施药困难,所以一般不用药剂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2、清除植株株残体,减少初侵染源。

3、加强田间管理: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

4、药剂防治: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 药剂防治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玉米大斑病是我国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为害较重。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后,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并迅速向上部叶片扩展,在叶片上产生大量病斑,影响植株光合作用,造成籽粒灌浆不足,导致产量降低。一般年份大斑病减产5%左右,病害严重发生年份,感病品种的损失高达20%以上。
病菌主要侵害玉米叶片、叶鞘,苞叶上也有发生。一般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蔓延到上部叶片。叶片上最初呈现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展形成与叶脉平行的长梭形病斑。病斑中央黄褐色或青灰色,边缘褐色,上生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汇合形成大条斑,一般大小为50~100×5~10mm,有些病斑长达200mm。叶片上形成大量病斑时,叶片乃至整株变黄过早枯死。在一些抗病的玉米材料上常表现褪绿斑点。有的斑点中央有坏死现象,但发展缓慢,很少或没有霉层。
防治方法:在玉米抽雄前后,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时,开始喷药。防效好的药剂有:可用80%A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克/喷雾器水、80%新锰生40克/喷雾器水、70%甲基硫菌灵35克/喷雾器水,均匀喷雾。每亩喷药液2-3喷雾器,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次。

防治方法
  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辅施药保护等综合措施。
  1.选用抗耐病品种兼抗大小斑病的玉米杂交种。
  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 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深翻病残株,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杆肥最好不要在玉米地施用。
  3.改善栽培技术,增强玉米抗病性。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夏玉米高抗病力早播可减轻发病;与小麦、花生、甘薯套种,宽窄行种植;合理灌溉,洼地注意田间排水。
  4.喷药防治。在玉米抽雄前后,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时,开始喷药。防效好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90%代森锰锌,均加水500倍,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喷雾。每亩用药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1)选抗病品种

(2)加强农业防治。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实行轮作。

(3)药剂防治 一般于病情扩展前防治,即可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左右时,开始喷药。防效较好的药剂种类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或90%代森锰锌,均加水500倍,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喷雾。每亩用药液50公斤~75公斤,隔7天~10天喷药1次,共防治2次~3次。

在玉米抽雄前后,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时,开始喷药,多菌灵、敌菌灵、代森锰锌、克瘟散隔7-10天喷药1次,共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