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水稻分蘖发生的迟早、多少和分蘖质量高低的因素甚多,除品种本身的特性外,还有秧田和本田期的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肥水管理以及移栽质量等。温度:发生分蘖的最低气温为15〜16°C,最适气温为30〜32°C,最适水温为32〜34°C,最高水温为40〜42°C。对早、中稻而言,低温往往是阻碍分蘖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对晚稻而言,髙温则是影响分蘖发生的重要因素。光照:稻田群体内部的光照条件对分蘖发生影响很大。光照充足,光合产物增加,促进分蘖发生,叶鞘较短,植株生长健壮,分蘖多而快。反之则分蘖发生少而迟,如移栽后,遇阴雨天多,光照不足,光合产物少,叶鞘伸长,秧苗细瘦,则不利于分蘖的发生。水分:水分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分蘖的发生。水分过少,分蘖期受旱,稻株体内各种生理功能受阻,光合能力下降,母茎供应分蘖芽的营养物质减少,分蘖不能发生。水分过多,稻株基部光照和氧气不足,也会抑制分蘖的发生。一般稻田土壤持水量在70%〜80%时,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养分:营养元素与分蘖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营养水平高,分蘖发生早而快,分蘖时间也较长;反之,营养水平低,分蘖发生迟缓,分蘖停止早。营养元素中氮、磷、钾三要素对分蘖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以氮素影响最大。稻株生长必须具有一定的氮素水平,叶片含氮量高于2.5%(干重)时,新叶才能伸长,稻苗含氮量在2. 5%以下,分蘖停止,只有超过3.0%时,分蘖才迅速生长。一般来说,分蘖期水稻叶片含氮量(而不是稻株含氮量)达到4%〜5%时,稻株才可望获得高产。因此,速效氮肥供应充足及时,分蘖发生的就早而多,故应早施分蘖肥,使其早分蘖。
上一篇: 鸡白痢的治疗?
下一篇: 如何识别和防治西葫芦菌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