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菌在高温多湿条件下易发生,菌核萌发方式有2种:一是爆发式发芽。二是菌丝式发芽。菌核在田间和培养基上爆发式发芽最适温度为20℃,低于或高于此温度发芽率明显下降。白绢病菌在土温20~40℃均可为害,最适温度为25~35℃,其中30℃最重。土壤湿度与菌核萌发有关,土壤含水量在20%时,病菌腐生力最高,并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当土壤含水量由30%慢慢降至15%时被害最重。在田间该病总是在雨后或灌溉后发生,pH7以上菌核不能萌发,pH9.7仍能存活,看来土壤pH值对菌核存活无直接效应,但却影响氮化合物在土壤中铵解作用,产生氨气可使菌核致死,含氮化合物可降低菌核发芽率。氨是毒害本菌菌核主要因子,生产上含氮化合物可用来防治本病。当土壤中有大量未分解的植物残体或有机质存在时,极有利于本菌生存,但有机质会在土壤中分解并释放出水溶性或醚溶性之毒害物质,可抑制本菌生长。
上一篇: 夏玉米玉米螟需防几次?防治时间,用什么药防治最好?
下一篇: 覆茬器的类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