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三节”(节水、节肥、节药)、“三省”(省工、省力、省心)和“三增”(增产、增收、增效)的良好效果,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号技术”。
这项技术的优点是灌溉施肥的肥效快,养分利用率提高。可以避免肥料施在较干的表土层易引起的挥发损失、溶解慢,最终肥效发挥慢的问题;尤其避免了铵态和尿素态氮肥施在地表挥发损失的问题,既节约氮肥又有利于环境保护。所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使肥料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蔬菜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蔬菜不同生长期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这项技术的优点是灌溉施肥的肥效快,养分利用率提高。可以避免肥料施在较干的表土层易引起的挥发损失、溶解慢,最终肥效发挥慢的问题;尤其避免了铵态和尿素态氮肥施在地表挥发损失的问题,既节约氮肥又有利于环境保护。所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使肥料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据华南农业大学张承林教授研究,灌溉施肥体系比常规施肥节省肥料50%~70%;同时,大大降低了设施蔬菜和果园中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由于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人为定量调控,满足作物在关健生育期“吃饱喝足”的需要,杜绝了任何缺素症状,因而在生产上可达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良好的目标。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猛的一项现代农业技术。这项技术将肥料配兑成肥液,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水分和养分按照作物生长各阶段的不同需求,适时适量地输送到作物根部,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供给。比如像滴灌、喷灌和无土栽培都属于水肥一体化中的一类技术。
“与传统灌溉施肥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实现每亩节水150方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50%,节肥20%—30%,肥料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可大幅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突破水肥资源约束,促进农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高效型转变。
我国农业水资源生产效率目前仅为1公斤/方,比发达国家低50%左右,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使水资源生产效率提高一倍,粮食作物产量可提高20%—50%,如玉米可每亩增产200公斤,马铃薯可每亩增产1000公斤以上,同时农产品商品性好,营养品质提高,可以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我国每年旱灾发生面积约3—4亿亩,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约500亿公斤。“如果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水40%,以现有的农业灌溉水量计算,可扩大灌溉面积3—4亿亩。所以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用现代节水灌溉设备装备我国农业,将能够有效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另外,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设施蔬菜土壤湿润比通常为60%—80%,降低了土壤和空气湿度,可使病虫害减少20%—30%,从而减少了农药用量,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性;同时,水分和肥料集中分布在作物根层,利用率高,避免了深层渗漏,从而减轻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上一篇: 核桃树高接后如何整形修剪?
下一篇: 为什么抱兔子不宜抓耳朵和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