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化病多发生嫩梢新叶上。初期叶脉间叶肉褪绿,失去光泽,后逐渐变成黄白色,但叶脉仍保持绿色,使病叶呈网纹状。随着黄化程度逐渐加重,除主脉外,全叶变成黄色或黄白色。严重时,沿叶尖、叶缘向内焦枯,顶梢干枯、甚至死亡。
1.光照:叶片黄化的直接原因是叶绿素缺少,而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只有充足的阳光才能使叶片显现正常的绿色。
光照不足引起叶片变黄,同时枝条纤细无力。
2.营养元素:叶绿素的形成需要铁、铜、镁、氮等元素,当缺乏这些营养元素时,就会出现黄化病,而土壤中一般不会
发生缺铜和镁元素,常见的是缺铁、氮元素。
3.酸碱度:由于土壤或水偏碱性,植
株也会出现黄化病。当碱性增强即pH值增大时会严重影响根系对氮和铁的吸收,导致缺铁、缺氮而黄化,表现为叶片自
下而上逐渐黄化脱落。
4.土壤:土壤的透水性差,也会引起黄化病。
5.肥害:杜鹃花根系纤细如丝,对肥料的浓度要求很严,肥水一定要淡,太浓植株会出现生长迟滞、叶片薄、叶色淡黄,
突然脱落或逐渐脱落,甚至枯死。
上一篇: 种山鸡的饲养
下一篇: 鱼种越冬对鱼种成活率的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