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 棉立枯病的典型症状和防治技术? 棉花

棉立枯病的典型症状和防治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症状:

棉苗立枯病在我国各主要棉区都有发生,而且每年均可在田间出现,一般在黄河流域发生比较普遍,是北方棉区苗病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整穴棉苗的死亡,使棉田出现缺苗断垅,是世界性的病害之一。致病菌是RhizoctoniasolaniKhün。主要症状是:幼苗出土前造成烂子和烂芽。幼苗出土以后,则在幼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发生褐色凹陷的病斑;继则向四周发展,颜色逐渐变成黑褐色;直到病斑扩大缢缩,切断了水分、养分供应,造成子叶垂萎,最终幼苗枯倒。发病棉苗一般在子叶上没有斑点,但有时也会在子叶中部形成不规则的棕色斑点,以后病斑破裂而穿孔。病原菌由菌丝体繁殖,菌丝体在生长初期没有颜色,后期呈黄褐色,多隔膜,这是立枯病菌最易识别的特征。发病规律以低温多雨适合发病,立枯病菌侵入棉苗最适土温为17~23℃,23℃以上其致病力逐渐下降,至34℃棉苗即不受侵害,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防治:

农业防治:1适时播种。选用质量好的棉种,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时播种为宜,早播引起棉苗根病的决定因素是温度,而晚播引起棉苗根病的决定因素则是湿度。2深耕冬灌,精细整地。北方一熟棉田,秋耕宜早,冬灌应争取在土壤封冻前完成;南方两熟棉田,要在麦行中深翻冬灌,播种前抓紧松土除草清行,棉田冬翻二次、播前翻一次的棉田,苗期发病比没有翻耕的棉田为轻。3深沟高畦,排水降渍。南方棉区春雨较多,棉田易受渍涝,这是引起大量死苗的重要原因。棉田深沟高畦可以排除明涝暗渍,降低土壤湿度,有利于防病保苗。4轮作倒茬防病。以稻棉轮作2~3年最好,防病效果在50%以上。5温汤浸种。种子经55℃的热水浸30分钟或60℃的热水浸20分钟,发病率可降低50%左右。

进行灌根或者是叶面喷洒,叶面喷洒时最好慢点走,使药液能够渗透到根茎部,这样就可以防治立枯病的发生。

1、拌种用,10斤棉种用天达2116浸拌种型一袋,对水2到3斤+0.5克99%恶霉灵拌种,晾干后播种,不可闷种。

2、50%多菌灵800倍或者70%甲基托布津800倍+70%代森锰锌600倍。

3、天达2116壮苗灵600倍+99%恶霉灵3000倍叶面喷施加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