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蟹池套养名贵鱼类生态养殖模式有哪些操作要点? 其他水产

蟹池套养名贵鱼类生态养殖模式有哪些操作要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养殖条件

  养殖池塘在水源丰富、无污染、交通方便的地方,池塘池底淤泥要少,不超过10cm,池深1.2—1.8m,池底平坦,保水性能好,池梗内坡比1:3。进排水要完善,进排水口用聚乙烯网扎牢。池梗四周用竹桩或木桩支撑围网以防蟹逃。

  二、养殖模式

  1、放养前准备

  在冬季将池塘水排干,进行冻晒一个月左右,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对四周进行检查,发现漏洞及时堵塞,对池塘四周进行加固,检查防逃设施。在蟹苗放养前三周,每亩用生石灰75kg干法清塘消毒。

  待药性消失后注水5—10cm,在池塘中移栽轮叶黑藻,伊乐藻,马米眼子等水生植物,面积占池塘面积1/3—3/5清明前后,每亩投放活螺丝200kg—250kg,7—8月份再每亩补放100kg—150kg,为河蟹提供基础饵料。

  2、在2月下旬,选择本地培育优质扣蟹,每亩投放蟹苗500只规格为100只/kg—200只/kg。在四月份之前,每亩搭配放养鳙鱼10尾,异育银鲫苗种5—7kg,规格为15尾/kg—20尾/kg,在5月下旬,每亩投放7—8cm/尾的鳜鱼苗10—20尾。

  蟹苗和鳜鱼苗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病无伤,行动敏捷,活力强无寄生虫附着。蟹苗来源以自育为宜,鳜鱼苗以当地培育为好。种苗放养前用3%--5%食盐水洗浴5—10钟,在进行放养。

  三、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

  饲养期间,以河蟹投喂为主,投喂坚持“前后精,中间青,荤素搭配”。前期以新鲜小鱼和颗粒料为主,中期以小麦、南瓜等为主,后期以颗粒料、小鱼、豆饼等为主。一般投喂2次/天,上午投喂占日投喂量的30%,下午投喂占日投喂量的70%,3—4月份日投饵率为1%--2%,5—7月份日投饵率为5%--7%,8—10月份日投饵率为10%左右。全过程按照“三看”“四定”的原则进行投喂。

  2、水质管理

  在早春水位控制在50—60cm,使池塘水温升高。春秋季每15天—20天换水一次,6月—9月每5天—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20cm--30cm先排后灌,水位保持稳定,不能或高或低保持在1.5m左右,每隔15—20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每次每亩用生石灰15—25kg,6—8月份每月用生物制剂进行全池泼洒。进入6月份对池塘内的水草要进行疏散,将过多的水草清除,否则由于水草在池塘过于密集,造成池底溶氧减少,造成伊乐藻根茎腐烂而浮于水面,引起池塘水质严重恶化。

  3、日常管理

  养殖期间每天坚持巡塘,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定期检查鱼、蟹生长情况,确定饲养管理方法。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整,严防水产品逃跑。检查是否有敌害生物侵入,及时清除。

  4、病害防治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贯彻以生态调控的养殖方法,实行“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集合”的方针,要在切断传染途径,改良养殖生态环境等方面下功夫。饲养期间每20—30天左右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氨基酸碘消毒药,定期使用改良剂。发现病害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平时要注意水质管理和调控,对药物的使用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和多使用微生物制剂及中草药制剂。

  四、养殖结果

  1、起捕

  在11—12月份集中捕捞,先用地笼网在晚上诱捕河蟹,再拉网捕鱼,最后干池捕捉。

  2、收获

  产量:蟹33kg/亩,鱼107kg/亩,鳜鱼12kg/亩

  产值:4620元/亩

  成本:2500元/亩

  纯收入:2120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