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综合诊断
猪丹毒的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一般可作出诊断,特别是对大群猪在流行初期做出本病的诊断儿为重要。本病流行病学具有一定特征,多在高温夏季,主要侵害3~6个月的架子猪或育成猪。体温高达42真,以上,高温而尚有—定食欲,皮肤有丹毒性红斑,青霉素治疗有明显疗效;剖检流行第一批死亡猪,脾不肿或稍肿大,脾切面白髓附近有“红晕”;消化道呈急性胃肠炎,尤以胃底腺和十二指肠前段为严峻;全身淋巴结肿胀,为急性浆液性或血性淋巴结炎;肾肿大,外观花斑样,切面皮质部可由肾小球的炎症渗出,而呈串珠样,显著可见;此外肝、脾等贮血器官暴露空气后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据上特征n-J作出较为确实的诊断。亚急性型猪丹毒具有特征性皮肤疹块,通常是比较轻易与其他传染病的肤变化区别的,慢性型疣状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同时肾见有贫血性梗死灶,但急性型猪丹毒留意与最急性猪瘟、最急性猪肺疫、猪败血性链球菌、急性猪副伤寒相互区别。
(二)细菌学诊断
细菌学检查是诊断猪丹毒可靠的方法,可用于病猪生前和死后诊断
显微镜检查:临床上怀疑猪丹毒病的,可从耳静脉采血或切开疹块挤出血液和渗出液做涂片,对急性死亡病例的尸体,可做血、脾、肝、肾及淋巴结等脏器的涂片,用姬姆萨或瑞氏染色,镜检,猪丹毒杆菌多数在血细胞之间,也有成丛的,常发现中性白细胞吞噬丹毒菌的现象。检查时要留意多观察一些视野,因丹毒杆菌在血液中数量极少,此外要与李氏杆菌相区别。
细菌培养:利用所取样品接种于鲜血琼脂斜面或接于肉汤中,于37℃恒温箱培养24h,按丹毒杆菌特性进行鉴别定性。
(三)动物实验
将病料加少量灭菌生理盐水,制成乳剂直接打针,也可用培养24h的肉汤培养物打针,小白鼠皮下打针0.2mL,鸽子肌注ImL,同时再打针豚鼠,若被注料是猪丹毒杆菌,则小白鼠和鸽子均在接种后72h内死亡,并可从死亡动物的心血及脾、肝、肾等脏器中分离到猪丹毒杆菌,豚鼠则不死亡。
(四)血清学检查
近年来猪丹毒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发展很快,归纳起来有如下四种。
1,凝集反应诊断法 应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对人丁发病试验猪进行检测,其中耳血的检出率为85.7%,发病死亡猪脾脏的检查出率为1 00%。
2.免疫荧光诊断法 ,具有准、敏、快的特点,可代替常规法用于污染材料的检测。
3.补体结合反应诊断法 Bercorich等(1981)改进了抗原的制法,建立了一种在V型微量滴定板长进行的补体结合试验。此法可以区分临床感染猪与预防接种猪,并在数小时内得出结果,此生长按捺试验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DL淀反应诊断法 马闻天等( 1963)在我海内最早用琼脂扩散沉淀法,对我国分离和保留的廾毒菌株作了菌型鉴定。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主要侵害架子猪。
一、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其它动物、人也可感染,称为类丹毒,良性经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炎热多雨季节多发。病猪、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损伤皮肤,吸血昆虫传播。
二、临床症状:潜伏期短的1天,长的7天。
急性型:常见,精神不振、体温42—43℃不退,以突然爆发,死亡高。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小猪后期下痢。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临死前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退色后而融合一起。常于3—4天死亡。
亚急性型(疹块型):病较轻,1—2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疹块突出皮肤2—3毫米,大小约1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病程约1—2周。
慢性型:由急性型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关节炎,关节肿大、变形、疼痛、跛行、僵直。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数周至数月。
三、病理变化
急性型猪丹毒肠粘膜发生炎性水肿,胃底、幽门部严重,小肠、十二指肠、回肠粘膜上有小出血点,体表皮肤出现红斑,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呈樱桃红色或紫红色,质松软,包膜紧张,边缘纯圆,切面外翻,脾小梁和滤胞的结构模糊。肾脏表面、切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肿大。心包积水,心肌炎症变化,肝充血,红棕色。肺充血肿大。
疹块型:以皮肤疹块为特殊变化。
慢性型:溃疡性心内膜炎,增生,二尖瓣上有灰白色菜花赘生物,瓣膜变厚,肺充血,肾梗塞,关节肿大,变形。
四、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尸体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猪丹毒病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特别是与猪瘟、猪肺疫、猪流行性感冒、猪弓形虫病、李氏杆菌病作区别诊断。
必要时进行化验室诊断,常用方法:采血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动物试验、全血平板凝集试验等。
五、防制
1、加强饲养管理、农贸市场、屠宰厂、交通运输检疫工作,对购入新猪隔离观察21天,对圈、用具定期消毒。发生疫情隔离治疗、消毒。未发病猪用青霉素注射,每日二次,3—4天为止,加强免疫。
2、预防免疫,种公、母猪每年春秋两次进行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免疫。育肥猪60日龄时进行一次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或猪三联苗免疫一次即可。
3、治疗
对发病猪抢时间治疗。
①青霉素每千克体重1万单位静注或四环素每千克体重5000—10000单位或康迪注射液0.1—0.2ml/千克体重,1日 2次。
②氨苄青霉素静注或用链霉素或复方磺胺嘧啶钠或洁霉素、泰乐菌素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