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菌筒制作?xml:namespace>
(1)适当推迟制简时间
制筒时间一般安排在8月初进行。为减少链孢霉的污染,可将制筒时间推迟到8月底至9月初。
(2)做好培养料的制备与灭菌
培养料配方以木屑为主,麸皮20%,糖、石膏、石灰各1%。木屑经发酵处理后加入麸皮等辅料,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55%左右,即手捏料成团落地即散。拌料要均匀,从拌料到上锅灭菌不可超过6 h,灭菌时火要旺,使其在5 h内温度上升到97一100℃,当温度达100℃后应维持10—12 h,中间补水要用热水,以保持里面温度稳定,灭菌结束待料袋冷却至不烫手时再搬动。
(3)接种和发菌
在接种时,除选择菌丝生长健壮、无污染的菌种外,更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接种后将菌袋置于经杀毒过的培养室进行发菌,菌袋按“井”字形叠放,气温高时改为三角形排放;培养室室温高于28℃时要采用降温措施,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每天要适当通风,7 d后进行翻堆。一般接种后20 d,香菇菌丝圈直径可达到5 cm。
2、适时脱袋转色
菌丝长满袋后10—15 d,当菌丝由白色转为淡黄色,瘤状突起占菌袋三分之二,接种口变褐色,并出现黄水时,选择阴天进行脱袋下田。脱袋后6—7 d用薄膜罩紧,尽量不搬动,创造高温环境以利菌丝恢复生长,若遇28℃以上高温则每天要掀膜1~2次,待菌筒表面长出绒毛状菌丝时适当掀膜,加大干湿差,使菌丝充分接触空气、光照,迫使其分泌色素,脱袋8—10 d结合通风连续喷水2—3次,每天1—2次,并洗去菌筒上的黄水,在正常情况下,开袋后15 d可完成转色。
3、加强出菇管理
尤其注意春季出菇管理,当菌筒完成转色后,白天菇床紧盖薄膜,提高温湿度,早晨或晚上掀膜1 h,使菇床气温急剧下降10℃以上,人为地创造高的温湿差,待3—4 d后即可出蕾;当采完一批菇后应停止喷水,增加通气次数,让菌丝有7 d的恢复期,然后再按前述方法催蕾出菇,待出菇蕾达到2cm时开始喷水。春季因气温上升,湿度大,易生杂菌,故要加强通风,防止菌筒霉烂,对局部长霉菌的菌筒,可用毛笔蘸1000倍多菌灵液涂污染处,控制其蔓延。后期菇筒菌丝生活力减弱,可采用0.2%葡萄糖、0.3%过磷酸钙、0.1%磷酸二氢钾及60 mg维生素B.对水150 kg,浸菌筒来提高香菇产量,改善其品质。
上一篇: 影响饲料混合均匀度的因素?
下一篇: 盆栽蔬菜的种植技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