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水稻主要虫害稻瘿蚊有哪些发生规律? 水稻

水稻主要虫害稻瘿蚊有哪些发生规律?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水稻稻瘿蚊发生规律



  1、稻瘿蚊在广东连山每年发生6~7代,广东从化、广西、江西、云南、福建7~8代,广东佛山、中山8~9代,海南12~13代。



  2、稻瘿蚊的幼虫在田边、沟边等处的游草、再生稻、李氏禾等杂草上越冬。越冬代成虫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现,越冬代羽化后成虫飞到附近的早稻上为害。



  3、稻瘿蚊从第2代起世代重叠,很难分清代数,但各代成虫盛发期较明显。一般1、2代数量少,3代后数量增加,7~10月中稻、单季晚稻、双季晚稻的秧田和本田,很易遭到严重为害。



  4、稻瘿蚊喜潮湿不耐干旱,气温25~29℃,相对湿度高于80%,多雨利其发生。稻瘿蚊的发生区越冬期间的温度条件与稻瘿蚊关系最为密切。凡11月至翌年3月温度高,低温时间较短的年份稻瘿蚊的发生较严重。如果12月至翌年元月的月均温或2月份的旬均温不低于10℃,则来年稻瘿蚊将大发生。



  5、稻瘿蚊的成虫羽化当晚即交配,雄虫多次交配,雌虫仅1次,卵散产在近水面嫩叶上,每雌产卵100~150粒,雌虫有趋光性,因此诱虫灯上出现的高峰日就意味着田间产卵高峰日。



  6、稻瘿蚊的初孵化幼虫借叶上湿润的露水下移,从叶鞘间隙或叶舌边缘侵入,开始为害生长点,生长点受害后心叶停止生长,叶鞘伸长成管状,即“标葱”出现,这时管里幼虫已化蛹。羽化前蛹体头部向上,蛹上升到葱管顶端,用额刺破顶而出,在出口处留有白色的蛹壳。

水稻稻瘿蚊发生规律

1、稻瘿蚊在广东连山每年发生6~7代,广东从化、广西、江西、云南、福建7~8代,广东佛山、中山8~9代,海南12~13代。

2、稻瘿蚊的幼虫在田边、沟边等处的游草、再生稻、李氏禾等杂草上越冬。越冬代成虫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现,越冬代羽化后成虫飞到附近的早稻上为害。

3、稻瘿蚊从第2代起世代重叠,很难分清代数,但各代成虫盛发期较明显。一般1、2代数量少,3代后数量增加,7~10月中稻、单季晚稻、双季晚稻的秧田和本田,很易遭到严重为害。

4、稻瘿蚊喜潮湿不耐干旱,气温25~29℃,相对湿度高于80%,多雨利其发生。稻瘿蚊的发生区越冬期间的温度条件与稻瘿蚊关系最为密切。凡11月至翌年3月温度高,低温时间较短的年份稻瘿蚊的发生较严重。如果12月至翌年元月的月均温或2月份的旬均温不低于10℃,则来年稻瘿蚊将大发生。

5、稻瘿蚊的成虫羽化当晚即交配,雄虫多次交配,雌虫仅1次,卵散产在近水面嫩叶上,每雌产卵100~150粒,雌虫有趋光性,因此诱虫灯上出现的高峰日就意味着田间产卵高峰日。

6、稻瘿蚊的初孵化幼虫借叶上湿润的露水下移,从叶鞘间隙或叶舌边缘侵入,开始为害生长点,生长点受害后心叶停止生长,叶鞘伸长成管状,即“标葱”出现,这时管里幼虫已化蛹。羽化前蛹体头部向上,蛹上升到葱管顶端,用额刺破顶而出,在出口处留有白色的蛹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