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室大棚棚室覆盖栽培的应用机理。通过棚室结构的合理建造和选用适宜的塑料薄膜覆盖材料,使白天能透过尽量多的短波辐射,夜间透过尽量少的长波辐射,从而有效地获取和保存太阳辐射能,在不适合作物生长发育的季节,创造良好的小气候条件,获得较好的温室效应和栽培效益。
二、棚膜的种类和性能。棚膜从树脂原料上分,有聚乙烯(EP)膜、聚氯乙烯(PVC)膜和乙烯-醋酸乙烯膜。从结构性能上分,有普通膜、防老化膜、长寿膜、双防膜、多功能膜、多功能复合膜等。
1、普通膜连续覆盖使用期在4-6个月,膜面易结露滴,影响透光;主要用于中小棚覆盖栽培和塑料大棚的保温覆盖上,厚度范围在0.03-0.05毫米。
2、防老化膜连续覆盖使用期在10-18个月;主要用于塑料大棚覆盖上,长江以南及江淮地区厚度多在0.05-0.08毫米,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厚度多在0.1-0.12毫米。
3、长寿膜连续覆盖使用期比防老化膜长,在24个月以上;主要用于塑料大棚覆盖上,长江以南及江淮地区厚度多在0.05-0.08毫米,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厚度多在0.1-0.12毫米。
4、双防膜它不仅具有防老化膜的特性,还具有防雾滴性。聚乙烯双膜的防雾滴持效期一般为3-4个月,聚氯乙烯双防膜的防雾滴持效期可达4-6个月;主要用于塑料大棚和普通温室覆盖上,长江以南及江淮地区厚度多在0.05-0.08毫米,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厚度多在0.1-0.12毫米。
5、多功能膜除具有防雾滴、防老化性能外,还具有保温、散射光透过率高等功能,有的还有一定的防病功能。
6、多功能复合膜主要用于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覆盖上,华北、东北、西北和江淮地区使用较多,厚度多在0.08-0.12毫米。
此外,还有转光膜、漫散射膜和韭菜膜等特殊功能膜。多功能、高效能、复合型将是我国今后棚膜发展的主要方向。
生产上应根据设施及使用季节和地区的不同,选用不同种类和不同厚度的棚膜。
三、使用棚膜的注意事项
1、扣膜技术。PE三层复合耐候功能膜、PVC无滴耐候防尘膜有内外之分,应注意按照厂家规定的内外方向扣膜。扣膜作业应选择晴天无风的中午进行。扣膜时,应拉平、绷紧、压牢,以免产生皱折影响流滴效果。纵向骨架材料不能与膜接触,应采用专用塑料压膜线。另外,耐候功能膜有效使用期长,不宜采用上下竹杆加铁丝穿透薄膜的方法绑扎固定,而应采用压膜线固定。
2、裂口、积雨(雪)及灰尘的处理。在薄膜使用过程中出现裂口,应及时修补,以免遭受风害。耐候功能膜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擦洗。为保护薄膜,有雨水兜、积雪要及时清除。
3、棚室结构的设计。防雾滴膜必须在一定角度且没有障碍物情况下,露珠才能沿膜面顺利流下,而不滴在作物上。应合理加大棚室和日光温室的高跨比,适当缩小拱杆间距,并使拉索与膜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流滴通畅。
4、骨架材料的表面处理。要对棚室骨架表面进行光滑处理。对于钢骨架要进行防锈处理。
5、旧膜的处理。耐候功能膜连续覆盖一年后性能较差,宜从大棚、日光温室上撤下来用于覆盖中小棚。覆盖一茬小棚后,一般还可以用于地面覆盖菠菜等越冬蔬菜。对不能继续利用的废旧薄膜,应集中交废品收购站或有关企业回收利用,防止出现白色污染。
一、症状
玉米锈病主要侵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发病初期在叶片基部和上部主脉及两侧,散生或聚生淡黄色斑点,后突起形成红褐色疱斑,即病原夏孢子堆。后期病斑形成黑色疱斑,即病原冬孢子堆。玉米锈病发生严重时,叶片上布满孢子堆,造成大量叶片干枯,植株早衰,籽粒不饱满,导致减产,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30%。更重时,造成叶片从收害部位折断,全株干枯。
二、发病规律
在南方,病原锈菌以夏孢子辗转传播,完成其病害周年循环,不存在 越冬问题。在北方,病原锈菌以冬孢子越冬,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成为初侵染接种体,借气候传播侵染致病,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作为在侵染接种体。除本地菌源外,北方玉米锈病的初侵菌源还来自南方通过高空远距离传播的夏孢子。通常早熟品种易发病,马齿型品种较抗病。当气温在20-30度,阴雨天较多,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偏施、过施氮肥的植株发病重。
三、发病条件
1、 气候条件。高温、高湿有利于孢子的存活、萌发、传播、侵染,发病重。
2、土壤和种植。
(1)地势低洼,种植密度大,通风透气差,发病严重。
(2)品种的叶色、叶毛的多少与病害轻重有关。一般叶色黄、叶片少的品种发病重。
3、施肥。病害的发生与田间施肥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偏施或多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
2、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3、栽培措施。适当早播,合理密植,中耕松土,适量浇水,雨后注意排渍降湿,必要时喷施叶面营养剂,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4、药剂防治。使用化学药剂的作用是抑制孢子萌发和防治病害。
(1)在孢子高峰期用药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97%敌锈纳原药250-35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2)、在玉米锈病的发病初期用药防治。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40%福星乳剂9000倍液、50%胶体硫2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
5、玉米收获后。收集并烧毁病株残体,以减少侵染来源。
上一篇: 设施大棚内的蔬菜作物损失赔偿标准是什么?
下一篇: 如何控制直播油菜播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