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苗、补苗,及早间、定苗。合理的群体结构是大豆高产的关键,今年我市主推的郑59、中黄13、中黄37号等品种,要求亩留苗1.3—1.5万株,行距20厘米(6寸),株距为22—25厘米(6.5—7.5寸);行距40厘米(1.2尺),株距为10—13厘米(3. 5寸左右);等行距30厘米(9寸)或窄行20厘米与宽行40厘米的二垄靠,株距为15--17厘米(4.5—5寸)。大豆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查苗,剔除疙瘩苗。对缺苗断垄30厘米以上的要移苗补栽、30厘米以下的采取双株留苗,确保全苗、匀苗。
二、加强中耕、灭茬、锄草。今年收获小麦时土壤湿度大,造成土壤板结较重。我市大豆多为铁茬免耕播种,土壤板结影响幼苗生长,加上幼苗期群体小,杂草容易滋生,苗后应进行及时中耕,以达到松土灭茬、锄草、蓄水和促进根系发育。大豆中耕要早而勤,一般中耕2--3次,通常当幼苗出土,子叶展开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深约1寸,10—15天左右再中耕一次,深度1.5寸。
三、科学追肥。播种时没有施肥的地块,在大豆分枝期至开花期前要追肥,以满足大豆开花后需肥高峰的要求。大豆追肥要氮、磷结合,条施或穴施,严禁撒施,以提高肥效。一般在播种后20—40天,每亩追施二铵或大豆专用肥15—20公斤,可达到明显的增产效果。
四、化控防倒。今年大豆大部分地块播量偏大,为预防徒长,建议在分枝末期亩用15%多效唑或10%多唑?甲呱嗡30-40克进行化控。根据植株长势,初花期再化控一次。
上一篇: 农村“三产”融合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下一篇: 辣椒果实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