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是淡水鱼类中的名贵品种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野生鳜鱼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而进行鳜鱼人工养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江苏省金湖县以渔业科技入户项目为依托,在涂沟镇高邮湖村推广鳜鱼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1 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淡、排灌方便、淤泥较少、无污染源。设有饵料鱼培育池,面积不易过大,一般为2~3亩。饵料鱼培育池面积与养殖池面积比为1:3~1:4。养殖池面积以5~10亩为佳,水深1.5~2.0米,新开挖的池塘要视土质而定,酸性塘口、易混浊塘口不适宜养殖鳜鱼。鳜鱼养殖池塘应按0.15千瓦/亩配备增氧设备。
2 清塘消毒
冬季抽干池水让其冬冻暴晒20~30天后,清除杂草和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修补池塘缺口并加固池埂。经修整过的池塘采用干法清塘,在池底挖掘几个小坑,将生石灰放入其中加水溶解,并趁热即向池塘四周均匀泼洒,生石灰的用量为100~150公斤/亩。次日用铁耙翻动底泥,让石灰浆与底泥充分混合,这样做不仅能杀灭野杂鱼、敌害生物和各种病源菌,而且还能使底泥里的休眠浮游生物卵露出泥面得以萌发,加快了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有利于鳜鱼的健康生长。
3 饵料鱼培育
3.1注水施肥
在饵料鱼苗放养前7天,将池水加至60厘米,施腐熟的有机粪肥200公斤/亩左右,底质较肥的可少施,新开的塘口可加量,以培育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接下来的饵料鱼培育作准备。
3.2饵料鱼种类
饵料鱼的种类主要有鲮鱼、团头鲂、鲢、鳙、草、鲫、鲤、麦穗及餐条鱼等。
3.3饵料鱼放养密度
饵料鱼苗放养前1天,向池内注入新鲜水10厘米,保持水质清新且天然生物丰富。一般饵料鱼放养密度为30万尾/亩左右。鱼苗放入后不用立即投饵,等对鱼苗的密度、体质、生长速度和水中红虫的数量进行仔细观察后,待红虫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四周觅食时,立即用厚浆“浇滩”,并坚持经常检查各投喂点的摄食情况,在前期饲料吃完即添,到后期对饵料鱼规格应予以控制,一般放养8~10厘米的鳜鱼种,饵料鱼的规格应控制在3~4厘米。
4 鱼种放养
在鳜鱼种下塘前1~2天,用每立方米水体0.7克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济(5:2)全池泼洒1次,杀灭水体中的寄生虫,以提高鳜鱼种放养的成活率。鳜鱼鱼种的放养规格为8~10厘米,放养密度为1500尾/亩左右,放养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了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可搭配放养部分在生态与食性上与鳜鱼无冲突的黄颡与花白鲢。黄颡鱼种的放养规格为30尾/公斤左右,放养密度为100尾/亩,放养时间在6月中旬;放养花白鲢鱼种规格为150尾/公斤左右,放养密度为200尾/亩(其中花鲢为50尾),放养时间在7月上旬。也可放入一些老泥鳅,让其在养殖池内自然繁殖,为鳜鱼提供喜食的活饵料。在鳜鱼养殖池塘内不宜套放草鱼、青鱼、鲤鱼等。以上放养的鳜鱼鱼种及套养鱼类需用每立方米水体3克的硫酸铜溶液或20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10分钟,防止放养的鳜鱼种和其它鱼种将病原菌带入养殖池内。
上一篇: 蔬菜植株残体科学处理的好处有哪些?
下一篇: 怎样防止板蓝根的霜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