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 山茶花灰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

山茶花灰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 山茶花灰斑病的发生消长规律
山茶花茶褐斑盘多毛孢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发病组织内越冬,翌春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并扩散为害。病害发生主要时期在3~11月,其中发病高峰在6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与新梢抽发时间和高温高湿的天气密切相关。病害的始发期在3月上旬前后,新梢开始感病,至5月下旬,随着气温升高和多雨高温的天气到来,病情逐渐加重,此时也是新梢开始抽发阶段。如防治不及时,6月上、中旬一般发病梢率25%~45%,严重的发病梢率达40%~70%;至9月上、中旬,新梢发病率35%~70%,严重的达70%~100%。夏季的台风雨往往加速病情的发生流行。

 2 山茶花灰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2.1 认真落实各种农业防治措施
一是要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施用经过充分发酵腐熟的花生麸等沤制的有机肥,合理增施磷钾肥。要及时做好田间排灌工作,尽量降低田间湿度。

  二是要使用清洁水源,不重复使用被污染的沟水或工业废水。水源的污染常造成病原的反复侵染为害,影响山茶花的抗病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应使用干净的井水、泉水、河水或自来水,避免重复使用花场内的沟水。如在水源缺乏的情况下,也应该注意经常进行沟水的排灌和消毒,降低其污染程度。

  三是要密切注意,控制病原在不同寄主间的传播。合理安排好容易受盘多毛孢菌原侵染的不同品种花卉、苗木的种植。如常受盘多毛孢菌侵染为害的散尾葵、罗汉松等,应合理安排好种植区域,与山茶花种植区保持一定的间距;同时,还应抓好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降低其受害可能或程度。尽量避免不同花卉、苗木品种间病原相互侵染和传播,提高防治效果。

  四是要清洁田园。及时清除残枝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园中病虫害侵染源。

  五是要抓好苗期科学管理。认真抓好山茶花苗期的管理,选用健康植株截取接穗,对砧木与接穗要彻底消毒,避免病源的扩散。

  2.2 山茶花灰斑病的化学防治方法
其一,重点施药期。据观察,山茶花灰斑病主要为害高峰在山茶花的新梢抽发前期,因此,施药防治重点时期是新梢(尤其是夏季新梢)生长阶段。这一阶段,施药量应适当增加,施药间隔期也应适当缩短,以便加强对新梢的保护。在山茶花的其他生长阶段,可根据灰斑病发生的轻重、天气情况酌情安排施药。

  其二,施药方法。使用化学农药应强调对症下药、交替用药和合理混配。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70%代森锰锌、50%多菌灵、世高、氧氯化铜、敌克松、灭病威等。上述药剂应适当搭配混合并轮换使用。如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灭病威500倍液、敌克松800倍液+70%代森锰锌6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600倍液等配方交替喷施。混合施用药效显著高于单一使用。

  要做到适时施药,于夏季新梢生长期重点扩梢。施药间隔期适当调节,发病高峰期每5天施药1次,其他时期每7~10天施药1次。在台风雨前施药保护,台风雨后做好施药补救措施。梅雨季节则抢晴施药。

  其三,兼治其他病虫害。除山茶花灰斑病外,为害山茶花的病虫害还有炭疽病、褐斑病、灰霉病、煤污病、线虫、蚜虫、叶蝉、介壳虫等。一些害虫如线虫、蚜虫等除直接为害山茶花外,还会间接加重灰斑病的发生。因此,在防治灰斑病的同时,应注意兼治其他病虫。譬如加用内吸杀虫剂:喹硫磷、氧化乐果防治线虫、介壳虫;用吡虫啉防治蚜虫、叶蝉;用速克灵
(腐霉利)防治灰霉病等。追肥遵循苗肥轻、穗肥重的原则,苗期可视其长势,看苗施肥,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三元复合肥30kg穴施,防止后期脱肥早衰。

 2.3 化学防治
对于丰产玉米田和播期迟的小春地玉米,根据病情,先摘除植株基部黄叶、病叶,减少再次侵染菌源,通风透光,然后喷施杀菌剂。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600倍或75%百菌清800倍液,每隔7天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