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效应即向母羊群中放入公羊,以公羊分泌的外激素(臊味)的作用刺激母羊快速并集中发情的现象。
“公羊效应”是指在乏情季节或初情期,在母羊群中突然放入公羊会诱发母羊的性周期,这已得到普遍的证明和应用。“公羊效应”的实质是公羊分泌的外激素(骚味)对母羊感觉器官(嗅、视、听、触)产生刺激,经神经系统作用于下丘脑一垂体轴,激发LH释放,再作用于卵巢,引起排卵。山羊和绵羊均能出现“公羊效应”现象,但山羊的反应强于绵羊。在放入公山羊的5天内,处于季节性乏情的母山羊会对此作出反应,会诱使相当多的个体(80—100%)排卵,其排卵高峰期在公山羊引入的第2—3天出现。山羊的公羊效应模式与绵羊的公羊效应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母绵羊中放入公绵羊后,只有40一60%的母羊安静排卵,第一次排卵往往无发情症状,形成短寿命(5~6天)黄体,然后在第18一24天出现第二次发情排卵高峰。新疆白虎台绒山羊试验站研究观察证明,公母羊常年分群管理,只在配种季节每天早晨以1~1.5∶100的比例在母羊群中放入带试情布的公羊,30~60分钟的试情后即可出现公羊效应。
与“公羊效应”相对应的还有“母羊效应”。公羊与发情母羊的接触会使公羊的性激素分泌迅速增加,这称之为“母羊效应”,这有点类似于“公羊效应”。
上一篇: 什么土壤种植大白菜好?
下一篇: 银耳有什么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