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美丽乡村该如何建设,既提升了乡村文化又能够培育文明新风? 其他

美丽乡村该如何建设,既提升了乡村文化又能够培育文明新风?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乡村“颜值”美了之后还要提升“内涵”

  还没走到南吕固乡东召里村的文化活动广场,远远就传来了一阵歌声,“太行山下滏阳河畔,坐落着东召里美丽的村庄……谱写着东召里致富新篇章……昂首走在幸福的大道上。”记者走近一看,荷塘旁的回廊、凉亭边,四五个大叔正坐着演奏着电子琴、手风琴等伴奏,七八个大妈站着合唱,前面指挥的是村小学退休教师王文华,四周一圈是几十个欣赏节目的村民。

  王文华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个臭水塘,路过都得捂着鼻子,现在多漂亮!农民现在生活水平不比市民差,我们富了以后精神文化生活也得丰富多彩,村民自发成立了合唱团、广场舞队等,还有演小品的,都是定期活动,晚上大多数村民都能参与进来,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凑在一起不是打麻将就是议论家长里短。”

  陪同采访的县委宣传部长胡建英说:“文化与文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根’与‘灵魂’。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美化村庄‘颜值’,更要注重提升内涵,通过外貌和内涵的‘双提升’,美丽乡村才能由内而外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县积极推进农村文化活动广场、村史馆、体育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活动场所、工具,涌现了南街村野草诗社、北寨张村田野书画院等优秀乡村民间文化团体;鼓励群众利用石碾、水缸、马车轮等具有乡土气息的废旧材料设计建设反映本村历史、文化、产业等特点的村标,如今已有36座“平民美学”的村标伫立在各村路口,成为新的乡愁符号;建设了四留固电影民俗馆、谢南留知青馆、西召里平调落子民艺馆等历史、民俗展馆,纪录了历史,传承了民俗;以“文明燎原邯郸行”“道德大讲堂”“农民讲习所”等活动为载体,对农民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先后评选出“美丽庭院”示范户240户,“慈善公婆”“孝贤儿媳”等400余名,推举群众公认的“身边好人”1200余人……以村民身边人的先进事迹宣扬文明新风,带动更多的人见贤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