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其他经作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为世界性害虫。我国的小麦吸浆虫主要有两种,即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一般可造成减产10% ~ 30%,严重的达50%以上,受害严重时几乎绝产,它的危害直接威胁着小麦的丰产丰收,是一种毁灭性害虫。

生活习性

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越冬幼虫于3月下旬小麦拔节期,破茧后升至3-10cm土层内准备化蛹,4月中下旬小麦孕穗期,幼虫陆续在约3cm的土层中作土室化蛹,蛹的羽化高峰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飞到麦穗上交尾产卵,卵产于尚未扬花的麦穗上,卵期3~5天。孵化出的幼虫钻入麦粒中吸食浆液,造成麦籽秕粒,以致减产。幼虫期约20天,老熟幼虫爬至颖壳及麦芒上,随雨珠、露水或自动弹落在土表,钻入土中6~10cm结圆茧休眠,以成长的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

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因素

1、气候条件。温度影响小麦吸浆虫发生期的迟早,因此越冬的死亡率相对较低,小麦扬花前后雨水多、湿度大有利于吸浆虫发生。而雨量或土壤湿度是影响发生数量的主导因素。如果4月中、下旬的雨量充沛,常猖獗发生;相反降雨少,土壤干旱对土中幼虫活动不利,幼虫可重新结茧休眠,增加来年虫源数量。

2、小麦品种和生育期。小麦芒长、多刺、挺直,小穗排列整齐,颖壳厚,内外颖结合紧密或子粒表皮组织较厚的品种,具有明显的抗性。吸浆虫成虫产卵对小麦生育阶段也有严格的选择性。凡抽穗整齐,灌浆迅速、抽穗盛期与成虫盛发期不遇的品种受害轻;反之,则受害重。

3、轮作与栽培措施。旱作田、小麦连作和小麦与大豆轮作的麦田受害重;水旱轮作的地区受害轻;麦收后翻耕暴晒的麦田,则幼虫死亡率高;撒播田发生数量比条播田多,受害严重。

4、土壤与地势。小麦吸浆虫在壤土麦田比粘土和砂土麦田危害重;通常低地发生比坡地多,阴坡发生又比阳坡多;麦红吸浆虫适宜于酸性土壤。而麦黄吸浆虫适宜于碱性土壤。

防治措施

土壤处理

时间:①小麦播种前,最后一次浅耕时;②小麦拔节期;③小麦孕穗期。

药剂:一定中、锦绣之星毒死蜱

亩用一定中300mL锦绣之星毒死蜱250mL加适量水,喷于20-25公斤细土上拌匀成毒土。①于小麦播种前进行土壤处理,边撒边耕,翻入土中。②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小麦拔节期,均匀撒于麦垄间土表,结合锄地,将毒土混入表层,此期正值小麦吸浆虫开始上升活动,可大量杀灭幼虫。并抑制成虫羽化。如果施药后结合灌水或遇降雨,效果更佳。③蛹期防治,此期用药,麦株已高,施药后要设法将麦叶上的药土弹落至地面。将拌好的毒土撒入麦田,随即浇水或抢在雨前施下,能收到良好效果。

(2)成虫期药剂防治

此期是控制小麦吸浆虫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难掌握有利防治时期的。因为一家一户种植,小麦品种不同,播期不一,抽穗扬花有早有晚,因此,准确测报,是搞好成虫防治的关键。应掌握在小麦抽穗扬花初期,即成虫出土初期施药。

药剂:一定中、锦绣之星毒死蜱

亩用一定中80-100mL锦绣之星毒死蜱60-80mL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