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藜蒿栽培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其他蔬菜

藜蒿栽培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克服死苗

藜蒿种子生长过程中常出现小块死苗现象,影响产量。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是整地不平,导致低洼处渍水而死、高出干旱而死;其次是施肥不均,浓肥烧根;再次是根腐病或菌核病为害引起的。克服的主要方法有:整地开厢不宜过宽,以1.5米左右开厢整平畦,畦长不超过25厘米;追肥尽量施在两行中间;杜绝病害的最好措施是轮作换茬,或者在整地时亩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千克进行土壤消毒,根腐病初发期可用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200倍液灌根,菌核病初发期可用乙烯菌核利或菌核净近地面喷雾。
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藜蒿生产中常用到抑制过快生长和促进生长两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当藜蒿出现徒长或需延迟上市时,可用多效唑或矮壮素控制,用1000毫克/升多效唑叶面喷雾,或250毫克/升矮壮素地面浇根;当藜蒿出现僵苗,可用10-20毫克/升赤霉酸叶面喷雾助长。在藜蒿生长中后期,用10-20毫克/升赤霉酸叶面喷雾处理,可提前上市和增加产量。但是,若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如浓度过高、喷洒量过大、喷洒时期和方法不对,都会引起程度不同的药害,而且,植物生长调节剂只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不是营养物质,更不能代替施肥。如瘦弱藜蒿后期使用赤霉酸后会更加纤细,降低品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克服茎秆纤细
藜蒿茎秆过于纤细,不仅产量低,而且品质差。导致藜蒿茎秆纤细的原因有栽培过密、上年蒿田未疏减、肥力不足、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等,这些都是容易发现并克服。但常出现藜蒿生长参差不齐,收获时粗细不均,这主要是由于前茬的收割方法不对造成的。正确的收割方法是齐地面一次性割干净,特别是第一茬要割除地表上的老茎,否则会形成地下茎粗而慢、地上茎细而快的生长差异。

一、繁殖方式选择 藜蒿的繁殖方式一般有5种,即种子繁殖、分株繁殖、茎杆压条繁殖、地下茎分段繁殖、扦插繁殖;以扦插繁殖最为经济实用,生产中最好选择扦插繁殖。

二、扦插育苗 7~9月剪取生长健壮的藜蒿老茎杆,截去顶端嫩梢,将老茎杆截成20厘米长的小段,斜插入土2/3,地面露出1/3,插条与地面夹角35°~45°,每穴插2根,插后踏紧土壤、浇足水。昆明大叶白藜蒿的株行距为10×10厘米,每亩扦插92000根(每亩种田可供3亩的插条);南京大叶青藜蒿的株行距为15×15厘米,每亩插41000根(每亩种田可供8亩的插条).扦插前15天用除草剂拉索或氟乐灵对耕地进行喷雾处理一次,插条发芽后可用除草剂盖草能、精稳杀得或精禾草克喷雾除草,或人工及时清除田间杂草。藜蒿耐湿不耐旱,高温干旱季节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以促进幼苗生长。

三、田间管理 苗长3~5厘米时,亩施尿素10公斤、进口复合肥10公斤,每采收一次亩用磷酸二氢钾0.5公斤或尿素0.5公斤喷雾。注意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清除杂草。藜蒿的虫害有猿叶虫、蚜虫、虫瘿、玉米螟、棉铃虫、斜纹夜蛾、菜青虫、刺蛾、大肚象等,可用灭多威、吡虫啉、抑太保、卡死克、菊脂类农药防治。藜蒿的病害主要是白粉病、菌核病和灰霉病,白粉病可用多菌灵、粉锈灵或生理盐水防治,菌核病和灰霉病可用速克灵或克霉灵防治。10月份南京大叶青藜蒿开始抽苔开花,要及时打顶摘心,以免生殖生长损失养分。11月下旬,齐地面割去南京大叶青藜蒿的茎杆,清除田间枯叶、杂草,亩施尿素10公斤,浇足水,12月上旬盖上塑料大棚和拱棚,以促进嫩茎生长,嫩茎适宜生长温度为12~18℃,要及时通风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