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鲁南地区水稻稻纵卷叶螟一般发生几代,如何区分? 水稻

鲁南地区水稻稻纵卷叶螟一般发生几代,如何区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稻纵卷叶螟

别名:稻纵卷叶虫、纵卷螟 、刮青虫 ,属鳞翅目,螟蛾科。

稻纵卷叶螟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稻区。

一、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

稻纵卷叶螟以幼虫吐丝纵卷叶片结成虫苞,幼虫躲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及叶肉组织,留下表皮,形成白色条斑,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影响株高和抽穗,使千粒重降低,瘪谷率增加,导致严重减产。

稻纵卷叶螟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自北向南一年发生1-11代。如河北、山东北部为2-3代;河南信阳,长江中下游如湖北、安徽、江苏、上海及浙江北部为4-5代;湖南、江西、浙江南部为5-6代;福建、广东、广西为6-7代;海南省的陵水县为10-11代。北纬30度(1月份4℃等温线)以北,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每年春夏,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迁飞。随气温和雨水拖带降落,成为非越冬地区的虫流。秋季则随季风南迁繁殖越冬。成虫有趋光和趋绿习性,群集。稻纵卷叶螟当年是否大发生与迁入期迟早,迁入量多少直接有关,氮肥施用过多过迟的田块危害重。成虫盛发和卵孵期,雨日10天左右,雨量100mm左右,温度25-28℃,相对湿度80%以上,则大发生。即温暖、高湿、多雨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