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水稻的穗颈瘟如何防治,用什么药剂效果好? 水稻

水稻的穗颈瘟如何防治,用什么药剂效果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稻瘟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谷和病稻草上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源。干燥时分生孢子可存活半年至1年,病组织内的菌丝体可存活1年以上;潮湿时经2-3个月便死亡。导致水稻穗颈瘟发生的原因,首先是要有充足的菌源,但最主要的因素是抽穗扬花期的气候条件。如果抽穗扬花期降雨多、湿度大,气温降低到20℃以下,并持续1周左右,病菌就容易侵入引起发病。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对穗颈瘟的抗性都不是很高,但选用对穗颈瘟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有利于减轻穗颈瘟的发生。

   防治穗颈瘟最重要的措施是在水稻破口抽穗期用药预防。通常穗期发病的菌源主要来自叶瘟,所以应控制叶瘟大流行。在叶瘟发生初期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以后根据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继续施药次数。一般可隔3-5天施用一次,共施1-2次。播种前用咪酰胺等药进行种子处理,能杀灭种子携带的稻瘟病菌。

1、防治适期:水稻的分蘖盛期和孕穗抽穗期是最易感病的阶段。如果温度在20-300c,特别是在24-280c,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再遇阴雨连绵的气候,最易发生穗颈瘟,甚至流行发病。穗颈瘟是可防不可治病害,一旦发生即已成灾,只能在破口期至抽穗始期(现穗10%前)施药预防,要做到防病不见病。偏南乡镇(如中和片、罗渡片等)在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防治,其他乡镇在7月上旬末至7月中旬防治。叶瘟发生田块、稻瘟病常发区域、感病品种、常规稻、制种基地等重点防治田块在第一次施药后5-7天用稻瘟病治疗性药剂施第二次药,但不能迟于齐穗期,以保证防治效果。

2、防治重点:历年穗颈瘟常发区和已经发生叶瘟及感病品种种植区是防治重点。

3、药物及用法用量: 亩用75%丰登20-30克或40%富士一号100毫升兑水45-50公斤常规喷雾。

1、防治适期:水稻的分蘖盛期和孕穗抽穗期是最易感病的阶段。如果温度在20-300c,特别是在24-280c,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再遇阴雨连绵的气候,最易发生穗颈瘟,甚至流行发病。穗颈瘟是可防不可治病害,一旦发生即已成灾,只能在破口期至抽穗始期(现穗10%前)施药预防,要做到防病不见病。偏南乡镇(如中和片、罗渡片等)在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防治,其他乡镇在7月上旬末至7月中旬防治。叶瘟发生田块、稻瘟病常发区域、感病品种、常规稻、制种基地等重点防治田块在第一次施药后5-7天用稻瘟病治疗性药剂施第二次药,但不能迟于齐穗期,以保证防治效果。
2、防治重点:历年穗颈瘟常发区和已经发生叶瘟及感病品种种植区是防治重点。
3、药物及用法用量: 亩用75%丰登20-30克或40%富士一号100毫升兑水45-50公斤常规喷雾。

防治药剂可选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用40%富士一号乳油每亩75毫升,或用40%稻瘟灵每亩100毫升,或用2%加收米液剂每亩80-100毫升,也可用20%多、井、唑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应注意的是施药时要避开高温时段,连续打药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3点半以后喷药为宜,但是不要在早晨带露水打药,可在露水消失后进行喷药。

水稻穗颈瘟主要靠施 药预防。在水稻破口期(水稻抽穗初期,即5%左右开始抽穗),亩用70%三环唑40克克对水45公斤喷雾,若气候适宜发病,可在齐穗后施第二次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