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谷子 > 谷子粟灰螟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谷子

谷子粟灰螟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初孵幼虫行动活泼,爬行迅速。大部分幼虫于卵株上沿茎爬至下部叶鞘或靠近地面新生根处取食为害;部分吐丝下垂,随风飘至邻株或落地面爬于它株。幼虫孵出后3天,大多转至谷株基部,并自近地面处或第二、三叶鞘处蛀茎为害,约5天后,被害谷苗心叶青枯,蛀孔处仅有少量虫粪或残屑。发育至3龄后表现转株为害习性,一般幼虫可能转害2~3株。  

降雨量和湿度对粟灰螟影响最大,春季如雨多,湿度大,有利于化蛹、羽化和产卵。粟灰螟产卵对谷苗有较强的选择性,播种越早,植株越高,受害越重。品种间的差异也较大,一般株色深,基秆粗软,叶鞘茸毛稀疏,分蘖力弱的品种受害重。春谷区和春夏谷混播区发生重,夏谷区为害轻。

农业防治:  

⑴结合秋耕耙地,拾烧谷茬,并集中烧毁。  

⑵因地制宜调节播种期,躲过产卵盛期。  

⑶选种抗虫品种,种植早播诱集田,集中防治。

⑷及时拔除枯心苗,减少扩散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