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高效低度低残留农药
农药种类很多,其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各不相同,对茶树的病虫防治,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而且应把用药量降到最低限度。一般一种药一季使用一次,全年使用不超过2次。这样能有效减少某种农药在茶叶中的残留。
二、选择最佳防治时期
茶树病虫防治的最佳时期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根据病虫“防治指标”进行选择。防治指标是根据病虫的发生数量估计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制订。应用防治指标指导施药,可减少施药的盲目性;二要在病虫对农药最敏感的发育阶段施药,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三、优化农药使用技术
为了减少农药的用量,生产上必须优化农药使用技术。一是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喷药,提高农药对病虫的中靶率,如利用茶黑毒蛾、茶毛虫等害虫低龄幼虫期多在茶丛中部两侧叶背群栖为害习性,在虫口密度超出防治指标的茶园,实行喷洒茶丛两侧,可直接减少鲜叶中农药的残留量;二是根据不同地形、不同茶园和集约化程度,选用不同喷雾器;三是根据不同的病虫种类和茶园类型,采用不同的喷雾方式。
四、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量,最后还要严格把好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这一关。不管喷施任何一种农药都要按照标签所示的安全间隔期,务必在安全间隔期过后采茶。
1、发展无公害茶。无公害茶作为农业部提出的政府行为和市场准入标准,在我国广大茶区已逐步推广。从病虫防治角度而言,所谓无公害茶是指通过尽量减少农药用量和优化防治技术,使得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低于我国无公害茶的标准。在发展无公害茶生产时,使用多种菊酯类农药应以联苯菊酯为首选品种,因为其对茶园的主要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发挥一次喷药兼治多种害虫的作用。
2、以农业防治为主体的综合措施。积极引导茶农选用无病虫害种苗,选择抗病性强的种苗,适当增施有机肥料以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能力。加强茶树植保和茶园田间管理,清除茶园中的杂草和枯枝落叶,不给害虫以生产和繁殖的场所。同时,还需进行茶园修剪、合理采养,以剪除蛀梗虫枝、病枝,合理培土以阻碍越冬虫蛹羽化出土等农业综合防治措施。
3、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具有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的特点。如国内研究利用捕食螨控制茶叶害螨的生物防治技术,已经取得一定效果。又如,印度研究者发现,来自热带的铁锈菌类是茶园杂草的天敌,它可以控制杂草的数目。生物防治技术一般不会产生抗药性,能长期控制危害且成本低廉,是目前防治茶树虫害、生产无公害茶叶的一个重要手段。
4、物理机械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最简单的人工捕杀,破坏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以及改变环境条件使害虫不能接受和容忍等。物理机械防治既可用于预防虫害,也可在已经发生虫害时作为应急措施。
上一篇: 蛋鸭育雏期应重点做好哪些管理工作?
下一篇: 是不是南瓜藤越长,结的瓜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