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主要由莴苣花叶病毒(Lettuce mosaic virus,简称LMV)、蒲公英黄花叶病毒(Dandelion yellow mosaic virus,简称DY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简称CMV)和番茄不孕病毒(Tomato aspermy virus,简称TAV)等4种病毒引起,可单独侵染危害,也可两种或两种以上复合侵染。 莴苣花叶病毒(LMV)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也能吸附在种子上越冬并成为初侵染源,主要通过蚜虫传毒、植株间汁液接触及农事操作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伤口侵入,进行多次再侵染。蒲公英黄花叶病毒(DYMV)吸附在种子上越冬,并成为初侵染源,田间传播主要通过蚜虫传毒。黄瓜花叶病毒(CMV)在多年生宿根杂草上越冬,主要通过蚜虫传毒,也可通过汁液接触传播至寄主植物上或通过田间农事操作接触摩擦传播病毒,从寄主伤口侵入等途径进行传播。番茄不孕病毒(TAV)由汁液和桃蚜等进行非持久性传毒。
此病喜高温、干旱的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80%以下。莴苣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易使病害发生与流行。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莴苣病毒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春季的4~6月和秋季的10~11月,此时正值有翅蚜迁飞高峰期。年度间春、秋季气温偏高、少雨、蚜虫发生量大的年份发病重。栽培管理粗放、农事操作不注意防止传毒、多年连作、地势低洼、缺肥、缺水、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