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豆营养特点
1.蛋白质的含量较高,且质量比粮食中的蛋白质好,与肉类的蛋白质接近。黄豆豆蛋白质含量约占40%左右。(瘦猪肉含量16.4%,鸡蛋含量14.7%,牛奶含量3.3%)。其他豆类如蚕豆、豌豆、绿豆和赤豆的蛋白质含量也较谷类高,达20%~30%(谷类10%左右)。豆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的需要,其组成比例类似动物蛋白质,其中谷类食物中较为缺乏的赖氨酸在豆类中含量较高,所以宜与谷类搭配食用,从而提高膳食中蛋白质的生理价值。2.大豆脂肪含量比较高,达15%~20%,其中以黄豆和黑豆的含量最高,常作为食用油脂的原料。豆油是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豆类的脂肪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居多。以大豆为例,其脂肪组成是:棕榈酸含量2.4%-6.8%,硬脂酸4.4%~7.3%,花生酸0.4%~1.0%,油酸32%~35.6%,亚油酸51.7%~57%,亚麻酸2%~1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达86.1%以上。此外,豆类中还含有约1.64%的磷脂。故大豆和豆油常被推荐为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理想食品。3.零胆固醇大豆是植物,所以不含胆固醇。蛋白质含量高价值好而胆固醇极少(甚至没有)的食物只有大豆一种。这也是大豆蛋白比肉类蛋白更有利于健康的原因之一。4.大豆含有丰富的钙,再加上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凝固剂,大豆制品的钙含量非常突出,250克豆腐的钙含量和250毫升奶的钙含量相当。如果说奶和奶制品是食物补钙的第一选择的话,那么豆制品无疑就是第二。5.大豆类还含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2含量比较多。6.大豆还富含磷、钠及钾等元素,是矿物质的良好来源。7.当然,大豆中也含有一些不利于消化、吸收或有豆腥味的成分,包括引起肠胀气的低聚糖、干扰蛋白质消化利用的抗胰蛋白酶因子、影响微量元素吸收的大豆皂甙和植酸、可能对甲状腺不利的致甲状腺肿大因子等。
二、大豆的需肥规律
大豆不仅需肥量多,而且需肥种类也较多。研究表明,每生产100 kg大豆籽实及其相应的茎、叶、荚壳等,需要吸收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量分别为5.3~7.2、1.0~1.8、1.3~4.0 kg [1]。在大豆生长过程中,通过根瘤菌,能从空气中固定本身所需的氮素的1/3~1/2。试验证明,施用化学氮肥太多,抑制根瘤菌活动。但在幼苗初期,根部还未形成根瘤,用适量氮肥,能促进幼苗健壮生长。磷可以提高大豆的抗逆力,并促进根瘤发育,当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低于15 mg/kg时,施用磷肥就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钾肥的作用是使茎秆强壮,增强抗倒性。一般土壤不太缺钾,在增施有机肥的情况下,可少施或不施钾肥。大豆需钙较多,钙能促进大豆对磷和铵态氮的吸收。大豆需要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铜、锰、锌、硼和钼等。大豆幼苗期干物质和氮、磷积累较慢,始花期是大豆吸收养分的转折点,盛花期吸收激增,结荚期达到高峰。开花后期干物质的积累加快,结荚后期最高。大豆干物质总量的1/4是在结荚后期积累的。
上一篇: 什么是“3R”原则?
下一篇: 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补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