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地制宜选用品种:不同种植区域选用不同品种有利于小麦稳产。建议木垒县以新冬18号、新冬22号、新冬17号、新冬33号。
二、种子包衣防病虫:种子包衣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手段, 是当今最先进的种子处理技术,每100公斤小麦种子,选用敌萎丹种衣剂250克或6%戊唑醇湿拌剂(立克秀)50克,加60%吡虫啉种衣剂(高巧)40克或35%丁硫克百威(好年冬)干拌种剂1000克,对水500—1000克,拌匀包衣后12小时播种,可有效控制根腐、锈病、黑穗等种传、土传病害,并减轻灰飞虱、叶蝉、蚜虫等传毒虫媒的发生。
三、轮作倒茬防“根腐”:轮作倒茬是改善农作物营养环境、减轻病虫危害的重要措施。小麦同非麦类作物轮作2—3年,可大大减少土壤中积累的病原菌,减少雪腐、雪霉、根腐、锈病、白粉等各类病虫的发生。
四、适期晚播防春寒:播种过早,因小麦秋苗过大、过旺而使抗寒能力下降;播种过晚,不但浪费种子,而且苗龄过小,抗寒能力较差。适期晚播,可减少小麦病菌的侵染和减轻传病虫媒的危害,并减轻“倒春寒”危害。适宜播期:9月10日至9月20日。
五、深翻浅耙要镇压:耕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麦苗情好坏及“根病”轻重。通过联合整地机整地或灭茬后重力驱动耙整地或深翻、浅耙或旋耕镇压,达到“地平、墒足、土细、草净”和上虚下实的要求,播种上做到“播行端直,下种、下肥均匀,镇压确实”,减少下种、下肥不匀、播种深浅不一及“吊根”等现象发生。
六、精量播种出壮苗:冬小麦以分蘖成穗为主,合理的播种量有利于培育壮苗,播种量过大,既费种子又易形成弱苗。建议:适期播种者,每亩播种量18—20公斤,亩保苗30—35万。晚播或地力差的地块,播种量可适当增加,但最多不宜超地过25公斤。
七、施足基肥少种肥:种肥过多易造成烧种、烧根,出现弱苗和肥料浪费,对安全越冬不利。应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法施肥,并尽量多施有机肥和复合生物菌肥,重施基肥,轻施种肥。建议:结合耕翻或耙地,将化肥施用总量的50—70%作基肥施入土壤;结合播种,每亩以5—8公斤磷酸二铵作种肥为宜。施用种肥时,每亩加施生物菌肥1公斤,对于改良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及其壮苗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八、合理冬灌防冻害:因为水的热容量大于空气,降温比较慢,冻害发生时,水温常高于附近气温,通过以水调温,调节小麦植株附近温度,可预防或减轻冻害。过早灌水易造成小麦徒长和降低土壤含水量,起不到预防作用;过晚灌水易形成结冰,使小麦根系呼吸受到影响或直接对小麦造成冻害。一般来说,冬灌时间以气温降至4度左右为宜,我县于11有初冬灌为好。
九、秋苗施药保雪层:未进行药剂拌种的情况下,应于秋苗期施药。建议:小麦全苗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98%磷酸二氢钾100克+春雨一号1粒对水喷施,控制灰飞虱、叶蝉、蚜虫等传毒虫媒,减轻病毒病。
上一篇: 种鹅蛋孵化何为嘌蛋?
下一篇: 玉米的六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