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瓜果园艺 > 西瓜 > 西瓜早熟栽培应采取哪些措施? 西瓜

西瓜早熟栽培应采取哪些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 品种选择 特早熟栽培应选择坐果节位低、果实发育期短、采收成熟度伸缩性较大、耐低温、耐弱光的品种。

2. 播种育苗 特早熟栽培,必须提前播种育苗,大苗移栽,提前定植。播种期可提早到2月中下旬,当时天气阴霾,气温低,若采用一般的冷床育苗,由于热源不足,保温性能差,不能保证秧苗对温度条件的要求,所以育苗的成功率低。早熟栽培小拱棚育苗的苗床管理基本同上,但温湿度控制比较困难,如遇早春连续阴雨低温,育苗仍有一定风险。
3.定植 瓜地应在头年冬种时准备好,畦宽4~4.5米,东西向,两侧各宽1.2~1.5米的早熟大麦,中间1.5~2米为预留瓜行,冬季开好排水沟,瓜行要耕翻2~3次疏松土壤。早春每亩施优质猪圈肥1500~2000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硫酸钾15千克或草木灰75千克,与土捣匀,上面再覆熟土,做成高出土面约30厘米的瓜垄,畦面再泼浇人粪尿每亩1500~2000千克。移植前1周,当田间水分适宜时,捣松瓜垄表土,耙平,立即覆盖地膜,以吸收热量增加地温。
4.温度管理 定植以后主要是利用日光能及保温措施来提高棚温加速生长,特别是特早熟栽培,3月中旬定植时气温尚低,因此,提高棚温就成为栽培成功的关键。移植后7~10天要严密覆盖小拱棚和简易棚上的薄膜,提高棚温以促进发根缓苗,加速生长。 除正常的温度管理外,应随时注意当地气象预报,以防夜温过低而造成冻害。必要时可在棚上再覆盖干草以提高保温能力。同时,要检查防风网,避免大风掀膜。在暖晴天,有时棚温高达40℃以上极易灼伤植株,可临时用乱草遮荫降温。在通风降温的同时,棚内湿度条件变化很大,一般在温度较低密闭条件下湿度较高,而当升温后增加通风量时湿度急剧降低,易伤害秧苗。据观察在气温40℃,密闭条件下,空气湿度在60%以上时,植株仍能维持正常生长。因此在连续阴雨天气放晴时,应在上午9时前揭膜通风,切忌在中午前后仓促通风,因这时通风棚内水气大量散失,湿度迅速下降,致使秧苗失水伤苗。
早熟栽培前期的温度管理仍应以保温为主,但最高不得超过35℃,由于早熟栽培是单层覆盖,小棚保温能力差,因此,前期可在拱棚上覆盖草帘保温。通风管理应根据天气、秧苗的状况,灵活掌握。当夜间温度稳定通过20℃时,可昼夜通风。5月下旬拆除棚架和薄膜,并做好理藤压藤工作。
5.肥水管理 特早熟栽培在4月中旬拆除棚时,施1次重肥,每亩施畜禽肥1500~2000千克,磷、钾肥各15千克,于瓜垄两侧,距根约1米处开沟施入。4月上旬至5月上旬,天气经常晴好,雨日和雨量也比较少,对西瓜的生长十分有得,植株生长迅速,并进入现蕾和开花坐果阶段,此时应注意保持土壤湿度,适当浇水。当头一批瓜鸡蛋大时,施膨瓜肥,一般亩施1500~2000千克清水粪或猪尿,每100千克加尿素0.4千克,距根约1米处浇下,浓度视土壤湿度灵活掌握,膨瓜肥应掌握先结先施,多结多施的原则。
早熟栽培的出藤肥,施用方法和施肥量同上。但是由于生育期较迟,一般可推迟10~15天施用。坐果以后的膨瓜肥亦同上。但植株生长良好 ,还可以争取二次结瓜,提高产量,一般是在大部分头批瓜采收以后每亩施人粪尿1500千克,每100千克加尿素0.3千克,3~4天1次。出霉以后应掌握水多肥少为原则,争取复壮秧苗,同时要做好除草、瓜墩覆草或覆土保护根系、病虫防治等工作。
6.促进坐果 特早熟栽培的开花坐果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果实发育期内的气温较低,早期低节们结的果果形较小、畸形瓜比例较高,理想的坐果节位为主蔓上第二雌花,而当时仍处于覆膜条件下,昆虫活动很少,因此,应在主蔓第二雌花开放时期,每天清晨7~9时进行人工辅肋授粉,争取及早坐果,要求每亩坐果1000个,成果800个,单瓜重4~5千克,这样才能达到亩产3200~4000千克的指标。
早熟栽培的坐果期在气温较高的5月中旬,为了争取主动,仍应重视人工辅助授粉,以便及时坐果。
7.病虫防治 除注意轮作,做好开沟排水,加强管理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外,必须加强对病虫害的药剂防治。炭疽病菌用1000倍甲基托布津或500倍代森锌与1:2:200倍的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应掌握苗期轻,膨瓜期以后重的原则,5~7天打1次药。潜叶蝇用2000倍乐果喷布。红蜘蛛用3000倍克螨特,7天喷1次,或2000倍乐果,3天喷1次。

1. 品种选择 特早熟栽培应选择坐果节位低、果实发育期短、采收成熟度伸缩性较大、耐低温、耐弱光的品种。

2. 播种育苗 特早熟栽培,必须提前播种育苗,大苗移栽,提前定植。播种期可提早到2月中下旬,当时天气阴霾,气温低,若采用一般的冷床育苗,由于热源不足,保温性能差,不能保证秧苗对温度条件的要求,所以育苗的成功率低。早熟栽培小拱棚育苗的苗床管理基本同上,但温湿度控制比较困难,如遇早春连续阴雨低温,育苗仍有一定风险。
3.定植 瓜地应在头年冬种时准备好,畦宽4~4.5米,东西向,两侧各宽1.2~1.5米的早熟大麦,中间1.5~2米为预留瓜行,冬季开好排水沟,瓜行要耕翻2~3次疏松土壤。早春每亩施优质猪圈肥1500~2000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硫酸钾15千克或草木灰75千克,与土捣匀,上面再覆熟土,做成高出土面约30厘米的瓜垄,畦面再泼浇人粪尿每亩1500~2000千克。移植前1周,当田间水分适宜时,捣松瓜垄表土,耙平,立即覆盖地膜,以吸收热量增加地温。
4.温度管理 定植以后主要是利用日光能及保温措施来提高棚温加速生长,特别是特早熟栽培,3月中旬定植时气温尚低,因此,提高棚温就成为栽培成功的关键。移植后7~10天要严密覆盖小拱棚和简易棚上的薄膜,提高棚温以促进发根缓苗,加速生长。 除正常的温度管理外,应随时注意当地气象预报,以防夜温过低而造成冻害。必要时可在棚上再覆盖干草以提高保温能力。同时,要检查防风网,避免大风掀膜。在暖晴天,有时棚温高达40℃以上极易灼伤植株,可临时用乱草遮荫降温。在通风降温的同时,棚内湿度条件变化很大,一般在温度较低密闭条件下湿度较高,而当升温后增加通风量时湿度急剧降低,易伤害秧苗。据观察在气温40℃,密闭条件下,空气湿度在60%以上时,植株仍能维持正常生长。因此在连续阴雨天气放晴时,应在上午9时前揭膜通风,切忌在中午前后仓促通风,因这时通风棚内水气大量散失,湿度迅速下降,致使秧苗失水伤苗。
早熟栽培前期的温度管理仍应以保温为主,但最高不得超过35℃,由于早熟栽培是单层覆盖,小棚保温能力差,因此,前期可在拱棚上覆盖草帘保温。通风管理应根据天气、秧苗的状况,灵活掌握。当夜间温度稳定通过20℃时,可昼夜通风。5月下旬拆除棚架和薄膜,并做好理藤压藤工作。
5.肥水管理 特早熟栽培在4月中旬拆除棚时,施1次重肥,每亩施畜禽肥1500~2000千克,磷、钾肥各15千克,于瓜垄两侧,距根约1米处开沟施入。4月上旬至5月上旬,天气经常晴好,雨日和雨量也比较少,对西瓜的生长十分有得,植株生长迅速,并进入现蕾和开花坐果阶段,此时应注意保持土壤湿度,适当浇水。当头一批瓜鸡蛋大时,施膨瓜肥,一般亩施1500~2000千克清水粪或猪尿,每100千克加尿素0.4千克,距根约1米处浇下,浓度视土壤湿度灵活掌握,膨瓜肥应掌握先结先施,多结多施的原则。
早熟栽培的出藤肥,施用方法和施肥量同上。但是由于生育期较迟,一般可推迟10~15天施用。坐果以后的膨瓜肥亦同上。但植株生长良好 ,还可以争取二次结瓜,提高产量,一般是在大部分头批瓜采收以后每亩施人粪尿1500千克,每100千克加尿素0.3千克,3~4天1次。出霉以后应掌握水多肥少为原则,争取复壮秧苗,同时要做好除草、瓜墩覆草或覆土保护根系、病虫防治等工作。
6.促进坐果 特早熟栽培的开花坐果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果实发育期内的气温较低,早期低节们结的果果形较小、畸形瓜比例较高,理想的坐果节位为主蔓上第二雌花,而当时仍处于覆膜条件下,昆虫活动很少,因此,应在主蔓第二雌花开放时期,每天清晨7~9时进行人工辅肋授粉,争取及早坐果,要求每亩坐果1000个,成果800个,单瓜重4~5千克,这样才能达到亩产3200~4000千克的指标。
早熟栽培的坐果期在气温较高的5月中旬,为了争取主动,仍应重视人工辅助授粉,以便及时坐果。
7.病虫防治 除注意轮作,做好开沟排水,加强管理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外,必须加强对病虫害的药剂防治。炭疽病菌用1000倍甲基托布津或500倍代森锌与1:2:200倍的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应掌握苗期轻,膨瓜期以后重的原则,5~7天打1次药。潜叶蝇用2000倍乐果喷布。红蜘蛛用3000倍克螨特,7天喷1次,或2000倍乐果,3天喷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