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穗的基础上,提高水稻群体成穗率的基本途径有:
1、培育壮秧是水稻群体高成穗率的基础。生产上主要应抓住“稀播匀播、足肥、多效唑应用”三个关键性措施。
2、确定合理群体起点,栽足适宜基本苗,是水稻群体高成穗率的重要条件。生产实行宽行距、窄株距移栽,能合理利用光能,改善中、后期群体内部通风透光条件,强鞘壮秆,提高成穗率。
3、科学施肥是控制无效分蘖和提高成穗率的关键。生产上要求在适氮、稳磷、增钾的基础上,控制前期氮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的比重。前期过多投入氮肥,既是浪费,又导致最高总蘖数过高,增加中期晒田控长的难度,成穗率下降。增施钾肥,能促进稻株秆壮根活,提高成穗率。
4、水分调控技术是提高水稻群体成穗率的重要措施。生产上要求早晒田,分次轻晒田,一般应在苗数达到适宜穗数的80%时就开始排水轻晒田来控制最高总茎蘖数,至幼穗分化期,分3~4次轻晒田,控制高节位分蘖发生,确保苗数平稳下降。
5、用化学调控技术提高水稻群体成穗率。生产上可应用多效唑或稀效唑在苗期促进低节位分蘖发生,提高成穗率。也可在大田使用控蘖剂控制无效分蘖,提成穗率。
上一篇: 西红柿软腐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下一篇: 辣椒果实生长需多少天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