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鱼类细菌性败血症防治方法有哪些? 其他水产

鱼类细菌性败血症防治方法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答: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严禁近亲繁殖,提倡培育优质鱼种。放养密度及大配比例应根据当地的条件、技术水平、水体环境等因素决定。食场周围定期药物消毒,加强巡塘,发现病情及时处理。病死鱼及时捞出深埋。水体定期(15—20天)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及时开启增氧机、加注新水。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C,提高鱼体抗病能力。控制投饵量,保持良好水质。

  (二)治疗措施

  1、采用内服抗军类药物和外用消毒剂相结合的方法。内服药无连用5—7天,每天1—2次。外用消毒剂有漂白粉、强氯精、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全池泼洒,最好隔天再泼洒一次进行加强。如体表和鳃部有寄生虫,应先永杀虫药将寄生虫杀死,隔天再用消毒剂。内服硫酸庆大霉素(医用每支8万单位)每100千克吃食鱼用5支,对治疗鲫、鳊鱼出血病效果十分显著。

  2、因锚头蚤等寄生虫引起感染此病则第一天杀灭鱼体外的寄生虫;第二天使用水体消毒剂,如;二溴海因、三氯异氰尿酸等。根据病情每亩水面,1.5米水深施用300—400克。隔天克再使用一次;同时每千克饲料中拌入2—2.5克恩诺沙星,连喂5—7天(投药前应停食一天);第六天左右全池破搜生石灰一次,以调节水质。

预防措施

  严禁近亲繁殖,提倡培育优质鱼种。放养密度及大配比例应根据当地的条件、技术水平、水体环境等因素决定。食场周围定期药物消毒,加强巡塘,发现病情及时处理。病死鱼及时捞出深埋。水体定期(15—20天)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及时开启增氧机、加注新水。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C,提高鱼体抗病能力。控制投饵量,保持良好水质。

  治疗措施

  1、采用内服抗军类药物和外用消毒剂相结合的方法。内服药无连用5—7天,每天1—2次。外用消毒剂有漂白粉、强氯精、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全池泼洒,最好隔天再泼洒一次进行加强。如体表和鳃部有寄生虫,应先永杀虫药将寄生虫杀死,隔天再用消毒剂。内服硫酸庆大霉素(医用每支8万单位)每100千克吃食鱼用5支,对治疗鲫、鳊鱼出血病效果十分显著。

  2、因锚头蚤等寄生虫引起感染此病则第一天杀灭鱼体外的寄生虫;第二天使用水体消毒剂,如;二溴海因、三氯异氰尿酸等。根据病情每亩水面,1.5米水深施用300—400克。隔天克再使用一次;同时每千克饲料中拌入2—2.5克恩诺沙星,连喂5—7天(投药前应停食一天);第六天左右全池破搜生石灰一次,以调节水质。

1.发病症状

  患病早期病鱼口腔、腹部、鳃盖、眼眶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随即病情加重,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解剖时可见肝、脾肿大,肠道充血、无食,鳃丝灰白,严重时鳃丝呈紫色,末端腐烂。3-4月份,病鱼多表现为头、口腔、鳃盖、眼眶等部位以及鱼体表两侧充血发炎。5月份以后病鱼多表现为鳃盖下缘、鳍基和内脏充血发炎。

  2.预防措施

  食场周围定期消毒,发现病情及时处理。将病死鱼及时捞出深埋,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及时开启增氧机和加注新水;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C,提高鱼体抗病能力;控制饲料投喂量,保持良好水质。

  3.治疗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施用生石灰30克或漂白粉1克(有效氯30%-32%)消毒,杀灭鱼体外及水体中的寄生虫与病原菌,每周两次,直至病情稳定或消失。

  2.投喂氟哌酸药饵,每公斤鱼用药20-50毫克,每天1次,直至病情消失后2-3天停药

1、病原及发病规律。
  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还有报道认为是豚鼠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河弧菌生物变种和鲁氏耶尔森菌。
  该病在全国各地精养鱼池、水库、湖泊都有发生,危害的种类为鲢、鳙、鲤、鲫、鳊、鲂等,水温从9~36℃都能发生,25~32℃最为严重,年龄从1龄鱼种到成鱼。严重时死亡率可达90%以上,甚至高达100%,每年都要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病鱼症状。
  该病由病原体产生毒素,引起鱼体产生溶血、出血、组织严重坏死,最后导致死亡。疾病初起时,病鱼的颌部、口腔、眼睛、鳃盖、体表、鳍条基部出现局部充血,肛门红肿。此时病鱼食欲减退。严重时部分鱼因眼眶充血而出现突眼、鳞片竖起等。剖检时,全身肌肉因充血而成红色,腹腔内积有黄色或血红色腹水,肝、脾、肾脏肿胀,肠壁充血,肠道内充气且含有稀粘液,部分鱼鳃色浅,呈贫血状。
  3、预防。
  淡水养殖鱼类的细菌性败血症一旦发生,蔓延速度就很快,故必须以预防为主。预防这种疾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投放鱼种前用生石灰对鱼池进行清塘消毒。干塘清塘时水深7厘米,生石灰的用量为每亩100千克左右。若难以干塘,带水(以1米水深计)清塘生石灰的用量为250千克/亩。漂白粉清塘:水深7厘米时漂白粉的用量为5千克/亩。水深1米时15千克/亩。
  (2)鱼种下塘前对鱼种进行消毒。用10~15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鱼种10~30分钟或用1~2毫克/升的绿氧灵或者三亩灵浸洗鱼体10~30分钟。时间长短,视鱼的体质和活动情况而定。
  4、治疗。
  治疗要外用药和内服药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做法是:
  (1)外用。
  每亩水深用生石灰25千克稀释后,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用含氯量为30%的漂白粉0.7千克,稀释后全池泼洒;也可用暴血停150克、抗暴威25毫升或三亩灵200克用清水将药物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
  (2)内服。

  采用鱼血康宁,按照100千克鱼10克拌药饵投喂,每日1次,连续投喂5天为1个疗程。

预防措施

  严禁近亲繁殖,提倡培育优质鱼种。放养密度及大配比例应根据当地的条件、技术水平、水体环境等因素决定。食场周围定期药物消毒,加强巡塘,发现病情及时处理。病死鱼及时捞出深埋。水体定期(15—20天)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及时开启增氧机、加注新水。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C,提高鱼体抗病能力。控制投饵量,保持良好水质。

  治疗措施

  1、采用内服抗军类药物和外用消毒剂相结合的方法。内服药无连用5—7天,每天1—2次。外用消毒剂有漂白粉、强氯精、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全池泼洒,最好隔天再泼洒一次进行加强。如体表和鳃部有寄生虫,应先永杀虫药将寄生虫杀死,隔天再用消毒剂。内服硫酸庆大霉素(医用每支8万单位)每100千克吃食鱼用5支,对治疗鲫、鳊鱼出血病效果十分显著。

  2、因锚头蚤等寄生虫引起感染此病则第一天杀灭鱼体外的寄生虫;第二天使用水体消毒剂,如;二溴海因、三氯异氰尿酸等。根据病情每亩水面,1.5米水深施用300—400克。隔天克再使用一次;同时每千克

1、采用内服抗军类药物和外用消毒剂相结合的方法。内服药无连用5—7天,每天1—2次。外用消毒剂有漂白粉、强氯精、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全池泼洒,最好隔天再泼洒一次进行加强。如体表和鳃部有寄生虫,应先永杀虫药将寄生虫杀死,隔天再用消毒剂。内服硫酸庆大霉素(医用每支8万单位)每100千克吃食鱼用5支,对治疗鲫、鳊鱼出血病效果十分显著。

  2、因锚头蚤等寄生虫引起感染此病则第一天杀灭鱼体外的寄生虫;第二天使用水体消毒剂,如;二溴海因、三氯异氰尿酸等。根据病情每亩水面,1.5米水深施用300—400克。隔天克再使用一次;同时每千克饲料中拌入2—2.5克恩诺沙星,连喂5—7天(投药前应停食一天);第六天左右全池破搜生石灰一次,以调节水质。

 (一)预防措施

  严禁近亲繁殖,提倡培育优质鱼种。放养密度及大配比例应根据当地的条件、技术水平、水体环境等因素决定。食场周围定期药物消毒,加强巡塘,发现病情及时处理。病死鱼及时捞出深埋。水体定期(15—20天)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消毒。及时开启增氧机、加注新水。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C,提高鱼体抗病能力。控制投饵量,保持良好水质。

  (二)治疗措施

  1、采用内服抗军类药物和外用消毒剂相结合的方法。内服药无连用5—7天,每天1—2次。外用消毒剂有漂白粉、强氯精、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全池泼洒,最好隔天再泼洒一次进行加强。如体表和鳃部有寄生虫,应先永杀虫药将寄生虫杀死,隔天再用消毒剂。内服硫酸庆大霉素(医用每支8万单位)每100千克吃食鱼用5支,对治疗鲫、鳊鱼出血病效果十分显著。

  2、因锚头蚤等寄生虫引起感染此病则第一天杀灭鱼体外的寄生虫;第二天使用水体消毒剂,如;二溴海因、三氯异氰尿酸等。根据病情每亩水面,1.5米水深施用300—400克。隔天克再使用一次;同时每千克饲料中拌入2—2.5克恩诺沙星,连喂5—7天(投药前应停食一天);第六天左右全池破搜生石灰一次,以调节水质。

彻底清塘,做好消毒工作,预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