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犊牛体内的成虫发育成熟后,雌雄交配,雌虫产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经3--4周发育为含有第二期幼虫的感染性虫卵。
母牛吃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青草或饮水后,虫卵内幼虫在小肠内逸出穿过肠壁,移行至肝、肺、肾等器官,变为第三期幼虫,并潜伏在这些组织中,当母牛怀孕8.5个月左右时,幼虫便移行至子宫,进入胎盘,随着胎盘的蠕动,被胎牛吞入肠中发育,待小牛出生后一个月左右发育力成虫,成虫在犊牛体内生存2--5个月,以后逐渐从宿主排出体外。
牛新蛔虫卵对药物的抵抗力较强,2%福尔马林对该虫卵无影响;29℃时,虫卵可在2%辽克林或2%来苏儿中存活20小时。但该虫对阳光直射的抵抗力较弱,虫卵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4小时全部死亡。温湿度对虫卵的发育影响也较大,虫卵发育较适宜的温度为20--30℃,潮湿的环境有利于虫卵的发育和生存,当相对湿度低于80%时,感染性虫卵的生存和发育即受到严重影响。
上一篇: 大棚瓜菜白粉病综合防治技术?
下一篇: 大豆灰星病是如何传播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