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握关键技术,降低养殖成本。
(一)雏鸭饲养关键技术
刚出壳至四周龄阶段的小鸭称为雏鸭,雏鸭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因此,科学饲养雏鸭非常重要。
1、保温:农户在进鸭前要先建好育雏室,室内温度初期要稍高,随着日龄增加室温逐步降低,具体可按照1日龄28—26度、2—7日龄26—22度、8—14日龄22—18度、15—21日龄18—16度进行掌握。保温的方法可采用红外线、煤炉和电热育雏伞加温。在育雏室内要特别注意雏鸭“打堆”,雏鸭“打堆”说明室内温度偏低,要及时加温。
2、开水:雏鸭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要注意雏鸭出壳后要先开水后开食,开水时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粉、青霉素(每只约1万单位),以提高雏鸭抵抗力。放水时间春秋鸭一般24小时就放水(点水),夏鸭约20小时,头三天一般放水1—2次,每次3—5分钟,三天后每天放水2—3次,并逐步增加,具体放水时间次数可根据当地气候情况而定。
3、开食:雏鸭在第一次放水后休息10—20分钟左右即可开食。开食的饲料可以用半生半熟的米饭,以不粘不糊能撒开为度,直接撒在舍内的塑料布上让小鸭自由采食;也可以直接用雏鸭颗粒饲料饲喂。10日龄的雏鸭每昼夜喂6次,11—21天每昼夜喂4—5次,每次的饲喂量不宜过多,一般掌握7—8成的量。
(二)育成鸭饲养关键技术
麻鸭22—90日龄阶段为育成鸭,在农村俗称“青年鸭”。这个阶段的鸭可以在粗放的条件下进行饲养,既可以圈养,也可以放牧,以降低饲养成本。其饲料通常采用玉米等原粮直接饲喂,也可以用育成鸭配合饲料饲喂。每日的饲喂量一般掌握在50—100克,这个时期的鸭不能养得过肥,体重以不超过1.25千克为宜,要根据体况进行适当的限饲,以免影响产蛋期的产蛋率。
育成鸭的群体饲养数量一般以每群500—1000只为宜,每平方米饲养10—14只,群体过大会影响鸭群的均匀度。
(三)产蛋鸭饲养关键技术
母鸭从开始产蛋至淘汰称为产蛋鸭。麻鸭属于早熟品种,因此,育成鸭饲养到80日龄左右就要做好母鸭的产蛋准备,在饲养上根据鸭舍的面积进行合理分群,并及时改换产蛋期配合饲料。
1、饲养密度:产蛋鸭的饲养密度一般每平米鸭舍以8—10只为宜,要求鸭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2、鸭舍光照:蛋鸭饲养无论什么时期夜间都必需有灯光照明,产蛋期的光照要求更高,一般鸭舍内18平方米安装一支25瓦的灯泡,高度约离地2米。
3、饲料营养水平:根据产蛋期鸭对饲料营养的需要,缙云麻鸭产蛋期饲料可划分为产蛋前期与产蛋高峰期二个阶段,即从开始见蛋至产蛋率50%饲喂产蛋前期饲料,产蛋前期日粮的代谢能为2.60—2.65兆卡/千克,粗蛋白质14—15%;达到50%产蛋率后逐步更换成高峰期饲料,其代谢能为2.65—2.75兆卡/千克,粗蛋白质17.5—18%。产蛋期饲料农户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配制饲料,也可直接饲喂颗粒配合饲料。
4、饲喂数量与方法:在产蛋前期每只鸭每天的饲料饲喂量一般掌握在100—125克,分上下午二次投喂。随着产蛋量的上升,在更换高峰期饲料的同时,其饲喂量也要随着增加,至产蛋高峰期每只鸭每天的饲料饲喂量一般以不超过165克为宜,过量饲喂会造成营养浪费,增加饲养成本。
5、捡蛋:蛋鸭开产后,捡蛋是一项日常工作,每天早上4—5时就要开始捡蛋,要保持鸭蛋清洁,尤其是种蛋更要保持清洁。
(四)鸭病防治关键技术
做好鸭病防治不仅关系到鸭群的健康,而且,是能否取得较好饲养效益的重要环节。鸭病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鸭舍及周边环境卫生与日常消毒工作的同时,重点要做好麻鸭主要传染病的预防免疫,其免疫程序和方法为:
1—3日龄雏鸭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
7—8日龄注射鸭里氏杆菌苗和大肠杆菌苗,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1毫升。
20—30日龄注射鸭瘟弱毒苗,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毫升。
30—35注射鸭里氏杆菌苗,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
成年鸭在开产前20天前再次注射鸭瘟弱毒苗和禽霍乱菌苗,每只皮下或肌肉各注射1毫升。
此外,还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要求做好禽流感疫病的免疫。
上一篇: 麦苗发黄烂根防治方法?
下一篇: 巴西果实生苗繁殖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