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有:混合赤眼蜂防治技术、性信息素诱控防治技术、灯光诱杀成虫及白僵菌封稻草垛等。
一、农业防治1.减少插花种植。2.适期播种。3.集中育供秧。4.稻桩处理。提倡低茬收割,晚稻收获时尽量降低稻桩高度。5.灌水杀蛹。在越冬代二化螟化蛹高峰期对冬闲田、绿肥田进行翻耕,将残留稻桩、稻草翻入土中,并灌水淹没,保持7-10天,杀灭越冬代虫蛹。二、生态调控1.种植诱虫植物。在稻田机耕路两侧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2.种植显花植物。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为天敌提供食料和栖境。3.田边留草。在田边保留禾本科为主的杂草,为天敌提供栖息地,更好发挥稻田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三、生物防治释放赤眼蜂。在稻田二化螟成虫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或螟黄赤眼蜂,间隔3-5天释放一次,每亩每次释放1万头,每亩设置5-8个释放点,释放点间隔约为10-12米。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厘米为宜。四、理化诱控性信息素诱杀。从越冬代成虫羽化始期开始,全程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性成虫。平均每亩1个性诱捕器,每个性诱捕器间距25米左右,诱捕器放置高度为诱捕器底部高于地面50-80厘米。选用持效2个月以上的长效诱芯,及时更换诱芯。五、科学用药1.重点对象:早稻田和单季稻秧田的一代二化螟、超级稻上集中危害的二代二化螟、单季晚稻和连作晚稻穗期二化螟。2.防治适期:防治分蘖期二化螟,于枯鞘丛率达8%-10%或枯鞘株率达3%时用药;防治穗期二化螟,于卵孵化高峰期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3.防治药剂:优先选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Bt)、杀螟杆菌或白僵菌制剂等进行防治。化学农药要根据当地二化螟抗药性水平和药剂筛选结果选用高效、低风险药剂,重视轮换用药与交替用药。
上一篇: 合理施肥为什么要强调针对性?
下一篇: 河蟹与鱼类混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