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常见保护地类型? 其他蔬菜

常见保护地类型?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主要有下述几种:

1、风障畦

在东西向畦的北面设置挡风障的保护地。风障高约1.5~2.5米,向南倾斜。每排风障一般可保护2~6畦,其作用在于稳定障南的小气流、减少太阳辐射能在畦面的损失,提高障前气温。障南第一畦称并一畦,白天气温约可提高5~6℃,自并二畦以后各畦增温幅度依次递减约1℃。而每增温1℃,约相当于作业期或成熟期提早3~5天。这对排开早春绿叶菜类供应、提早果菜类蔬菜栽植以及保护甘蓝、洋葱等幼苗越冬等有重要作用。如在东西向畦的南面设置向北倾斜的矮风障(高约0.6~0.8米),每畦一障,或在畦田上方用秸秆材料搭成稀疏的棚顶,则有疏光降温的效果,多用于怕日光直射的植物(如姜、人参等)栽培和夏季蔬菜育苗。

2、地面覆盖畦

在畦土表面加以覆盖的保护地。又分3种:①简易覆盖。主要用苇茅苫或蒿草、马粪等作覆盖物,用以保护菠菜、芹菜等蔬菜的越冬幼苗。对单株常扣盖纸帽、塑料薄膜帽或泥瓦盆,在栽植单株的穴坑顶部盖玻璃片,或用苇穗、高粱穗围护,以达到防风、防寒、保温的目的。②地膜覆盖。即在垄或高畦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有保持水分、提高地温(3~5℃)和促进根系发展的作用。③地膜改良覆盖。即在早春将地膜覆于栽植蔬菜的沟顶,天暖断霜后顶膜落地成为地膜。

3、阳畦

(冷床) 或称洞坑。畦北设风障,四周围筑土墙,北墙一般略高于南墙。上面用玻璃、塑料薄膜或蒲席、草毡覆盖。由于畦内白天可充分吸收太阳光热,夜间可以保温,约可比露地夜温提高10℃以上。近年推广的改良阳畦,系在阳畦基础上加以适当改造而成的小型单屋面建筑物,高约1.2~1.5米,屋顶用植物秸秆作材料,上铺泥土,前面盖玻璃框或塑料薄膜。其优点是工作人员可蹲入操作,透光保温性能也优于传统阳畦。

4、温床

结构同阳畦,但增加了土壤加温。热源为厩肥酿热或用电热线。加温期间床内夜温可提高到25~30℃。此外,也可在露地做成加温畦或加温埂,在寒冷条件下进行早春生产。

5、温室

包括塑料大棚。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一般的温室只能调节温度条件。高级温室则还能控制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见彩图)。温室的建造费用较为昂贵,但由于它调节控制环境条件的性能优越,在冬季较长的寒冷地区有继续发展的前景(见塑料棚)。